首页 > 资讯 > 科学减肥,身心并重: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科学减肥,身心并重: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肥胖不仅影响外貌,还会损害健康。但是,盲目减肥同样不可取。方法不当不仅会损害身体,心理也会受伤。

01 暴力减肥,损害身心 ① 压力大伴随焦虑抑郁。减肥一般通过节食、运动、药物等方法实现。减肥期间过度节食、过度劳累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减肥效果不理想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压力,就会出现担心多虑、心情低落、自卑自责、消极放弃等情绪变化。

② 减肥过度影响睡眠。过度运动会使机体过于疲劳,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处于亢奋的状态,引起睡不着、头晕等不适症状。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摄入,会引起低血糖,导致头晕、乏力,以及睡不着的情况。另外很多减肥药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达到抑制食欲、减肥的目的,可能会导致神经中枢紊乱引起睡不着,以及心慌、胸闷等症状。

③ 人瘦了厌食症也来了。短时间内快速体重下降可能会导致神经性厌食——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表现为过度以瘦为美的躯体形象障碍,自我造成的拒食、过度消耗、催吐或导泻,极度的营养不良和消瘦,闭经,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有的患者长期压抑自己的进食欲望后,会有偶发补偿性的暴饮暴食。

02 明星的“作业”不能随便抄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病管理办公室营养师刘佳宁说,普通人群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月瘦4斤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而对大体重和肥胖人群,女性1个月内建议减重6斤—7斤,男性一个月内建议减重8斤—10斤。“演员在短时间内增肥减肥是因为角色需要,我们普通人减肥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如果减肥过快,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容易反弹,还可能对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很多人往往会在减重开始前把期待值拉满,“巴不得一个月就瘦到目标体重,有这种想法的人心态容易受挫。”她说,其实减肥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减重周期慢慢减。所谓的减重周期,就是在减重前先做好自我评估,列一个至少持续3个月的减重计划。“比如想减重30斤,计划在一年内完成,那么不要拘泥于一周、一个月的平均减重速度,而要放眼全年,这样身体相对容易接受体重的变化,减重也更有持续性。”

另外,刘佳宁表示,“管住嘴、迈开腿”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多数大体重人群,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减重效果,很多患者需要强化干预治疗。一份安全、长效的减肥方案,需要包括为病人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也要给予病人行为干预,包括体重、饮食、运动的自我监督等,更要为病人定期监测控制慢性并发症。

03 科学减重,心身致和 对于减重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塑型,更重要的是心理行为方式的重建,要将原来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改变为合理健康、可持续的状态。因此,科学减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饮食结构。大部分含碳水食物除了提供机体必要的能量,还能提供大量膳食纤维,这些都是保障机体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可以用粗粮和杂粮代替精白米面,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鱼虾、禽、蛋、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但要固定进餐时间,注意进餐顺序,放慢进餐速度。

② 规律作息,适度锻炼。规律作息,体育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切忌用力过猛,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晚上睡前不建议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影响睡眠。最后,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因为几天没有变化或效果就轻言放弃。

③ 关注身体信号。体重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对身体产生伤害,减肥过程中如出现疲惫感或者食欲减退等情况,一定要注意休息,及时调整。如果发现月经不规律或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④ 关注心理健康。心身医学科戴霓医生表示,减肥这件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坚持,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有些人迫切的想要减肥,这样无形中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减肥过程一旦不顺利就可能出现心态崩溃的情况。就算减肥成功,松懈大意也可能出现体重反弹。日常生活中并不只有减肥这一件事可做,还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等着我们。减肥毕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当我们疲惫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减肥一定要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不要着急,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顺其自然才能笑到最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科学减肥,身心并重: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减肥先减心,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减肥先“减心”!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减肥误区大揭秘!好情绪才是瘦身关键
如何才能瘦下来:科学减重的关键要素
减肥心理学是瘦身成功与否的关键
VSHOWLAI:减肥先调肠,情绪是关键,这样做让你轻松瘦下来
女性减肥科学解析:情绪、心理与健康体重的关系
减肥别让情绪“胖”了:科学减重与心理健康并行
如此难“瘦” ,如何突“围” ?绿瘦:科学减重是关键

网址: 科学减肥,身心并重:好情绪才是瘦下来的关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