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这些食物,真的要少吃,很多人买回家没发现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这些食物,真的要少吃,很多人买回家没发现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这些食物,真的要少吃,很多人买回家没发现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家里餐桌上那些看起来“干净又弹牙”的小吃,竟然暗藏“毒”机。

一种叫“硼砂”的东西,正悄悄混进了你嘴里,甚至你还吃得津津有味。它不是调料,不是香精,而是一种被国家明确禁止用于食品中的工业化学品。

可偏偏,它却在市面上一些传统美食中“常驻”。

很多人以为只有黑心作坊才会干这种事,但现实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什么传说,而是摆在你身边的“真相”:市面上常被添加硼砂的7种食物,哪些你吃过?你家冰箱里有没有?

硼砂到底是个啥?

先说清楚:硼砂,也叫四硼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看着无害,其实是典型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金属焊接、清洁剂、杀虫剂等行业。它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但为什么它会出现在一些食物里?主要是它有两个“诱人的”作用——保鲜和改善口感。

它能让食物更有弹性、延长保存期,尤其对那些需要“Q弹口感”的传统小吃,比如鱼丸、牛肉丸、凉粉、腐竹等,简直是“偷工减料”的神助攻。

但代价呢?硼砂摄入过量,会损伤肝肾功能,严重时甚至导致中毒、休克。

国家早在2009年就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硼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里明确规定,硼砂属于非食用物质,禁止添加。但现实中,还是有个别商贩偷偷使用。

到底是哪些食物容易“中招”?

说到这,咱就得掰开揉碎说清楚了。不少人以为自己吃得健康,可真相常常是:你吃的越“传统”,反而越容易被“套路”。

牛肉丸、猪肉丸、鱼丸

先说个我接诊过的真实案例。我有一位患者,是50多岁的广东阿姨,家里每周至少吃两三次火锅,尤其偏爱手打牛肉丸。一次体检发现肝肾功能异常,追问饮食习惯后,我怀疑是摄入了非法添加物。送检牛肉丸样品后,果然检测出硼砂超标。

这类肉丸类制品,为了让口感更加弹牙、Q弹,是最容易被违法添加硼砂的重灾区。特别是一些手打丸子、街边摊、无品牌冷冻丸类,要格外警惕。

凉粉、粉条

你以为夏天吃碗冰凉的凉粉就是清爽健康?如果你吃的是那种口感特别滑溜、弹得像果冻一样的,很可能是被“加料”的“科技与狠活”。硼砂可以让凉粉更有韧性,不易碎裂。

但问题是,一旦加了硼砂,吃进身体里的就不是“清凉”了,而可能是慢性毒素。

腐竹、豆制品

市面上有些腐竹,颜色偏黄、韧性极强,泡水后久煮不烂,这类腐竹就很值得怀疑。正常腐竹在水中泡发后应该柔软,有豆香味,但硼砂处理过的腐竹会更耐煮、色泽更诱人。

豆干、豆筋类产品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作坊式生产中。

油条

很多人以为,硼砂只会出现在“弹性食物”里,但其实油条也曾是重灾区。过去,硼砂曾被当作“蓬松剂”使用,虽然现在大品牌已经严格控制添加,但一些农村集市、无证摊贩仍可能“沿用旧方”。

这种油条炸出来特别酥脆,但看不出任何异常。吃久了,你的肝可吃不消。

面筋、素鸡

假面健康食物的代表。很多人以为吃素就安全了,但面筋、素鸡等加工素食,也会为了塑形、保弹性而非法添加硼砂。尤其是那种特别有“嚼劲”的素鸡,食用后容易出现口干、恶心、甚至消化不良的情况。

吃硼砂到底有多危险?

别以为只吃一点没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资料,成人摄入15克硼砂就可能致死,小孩更低,仅需5克左右

而且它不是吃一次就出问题,而是慢慢侵蚀你的身体。长期摄入低剂量硼砂,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受损,甚至影响生殖系统。

2010年《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曾报道某地区一家豆制品小作坊被查出硼砂添加严重超标,导致多名居民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其中一名儿童因误食豆腐皮进了ICU,所幸抢救及时。

而且它还可能通过母乳传递,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对孕妇来说尤其危险。

那到底怎么辨别“问题食物”?

说实话,硼砂是无色无味的,加之目前检测手段多依赖实验室,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判断。但你可以留意这些蛛丝马迹

口感特别Q弹:如果你吃的丸子、腐竹、粉条“弹得不太自然”,那就要警惕。

颜色过于鲜亮:硼砂处理过的食物,颜色可能更诱人,但这并非天然。

泡发时间过长仍保持韧性:比如腐竹、粉条泡几个小时还硬邦邦,多半是“有猫腻”。

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认准正规品牌、查看配料表、尽量避免无品牌散装产品。尤其是街边摊、手工作坊制品,“便宜没好货”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我行医这些年,见过不少因为“吃错东西”而出问题的患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有时候不是你没注意,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

像前面那位广东阿姨,后来我们建议她换掉所有来源不明的冷冻产品,转而选择正规品牌产品,半年后体检指标明显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也稳定了。

所以吃,是门大学问,也是修行。你得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能碰。

哪些人群要特别当心?

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疾病患者,这些人群对硼砂的代谢能力较差,更容易中毒。

特别是小孩,身体小、代谢慢,一点点硼砂就可能引起大问题。

有一次门诊来了一位年轻妈妈,孩子连续几天腹泻、呕吐,查不出感染源,后来追问才知道,家人给孩子吃了手工凉粉。送检后发现,硼砂超标足足4倍。

从那之后,她逢人就劝,“宁可不吃,也别冒险。”

别再迷信“传统手工”了

我们总以为“老味道”、“手工做”就代表健康,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反而是监管的盲区。传统≠安全,手工≠天然。

尤其是一些无牌摊位、游客景区、农村集市,或许就是“问题食品”的温床。

要相信科学,不要靠嘴巴“试毒”。

那怎么办?我们还能吃啥?

当然可以吃,但前提是选择正规渠道、品牌保障的产品。别贪便宜,少吃散装食品。

如果实在想吃传统小吃,建议自己在家做。比如牛肉丸、凉粉、腐竹,这些都可以手工制作,至少你知道自己放了什么,不放了什么。

最后提醒一句:

你每天吃下的,不只是食物,更是风险和选择。

硼砂不是调味品,更不是“口感助攻”,它是毒,是你身体的敌人。

不要再为了一口“弹牙”,搭上自己的肝肾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志敏,郑小玲.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的危害与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7):5842-5847.
[2]王雪,张伟.硼砂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3):110-112.
[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相关知识

广东人震惊!肠粉爽滑弹牙,可能是因非法添加化工原料“硼砂”?
不吃流动贩卖的糖葫芦 防范违法添加明矾、硼砂
这3种面条别买了,家里有也要少吃,健康问题要重视,别不当回事
沙琪玛添加硼砂 什么是硼砂呢?
揭开烤冷面烧不穿的真相:添加食用胶
一口20种添加剂,除了被315点名的酸辣粉,这4种合成食物也要少碰
无硼砂的起泡胶怎么做
这些最常见的“健康消费陷阱”,你都踩过哪些“雷”?
1颗肉丸=10种添加剂?市面上的肉丸还能买吗?
沙琪玛添加硼砂 揭秘沙琪玛的做法大全

网址: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这些食物,真的要少吃,很多人买回家没发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