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为何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存在争议

为何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存在争议

为何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存在争议

Why the L-carnitine sport supplement is controversial

英国英语运动医学与人体运动学

新闻源:Medical Xpress

2025-07-30 17:32:59阅读时长3分钟1471字

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心血管疾病肠道微生物三甲胺-N氧化物石榴提取物鞣花单宁健康饮食干预

运动补剂在经常锻炼的人群中几乎无处不在。即使你对它们不感兴趣,你的健身房很可能会张贴宣传其好处的海报,或者热衷运动的朋友会想和你讨论它们。面对众多混杂的信息,很难知道该选择哪些补剂。左旋肉碱(L-carnitine)就是其中更具争议的补剂之一。虽然有证据表明它有助于肌肉恢复并提升运动表现,但研究也显示它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在一项新研究中,我和同事发现,通过与石榴一起服用,可能可以抵消左旋肉碱的负面影响。

首先,了解左旋肉碱是什么很重要。你的身体会在肾脏、肝脏和大脑中自然产生少量的左旋肉碱。

1952年首次在人体中发现左旋肉碱时,人们曾认为它是一种维生素,并称其为维生素BT。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左旋肉碱现在被视为一种准维生素,因为大多数人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可以作为饮食补剂购买,但营养素也被制造商添加到能量饮料和某些蛋白粉中,以提升其产品的价值。制造商通常会在产品上明确标注是否含有左旋肉碱——这不是一个公司会试图隐藏的东西。

一些食物天然含有左旋肉碱,比如肉类和极少量的乳制品。左旋肉碱并未被用于喂养牲畜,但它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早在1905年就在肉类中发现了左旋肉碱。因此,“肉碱”这个名字源自拉丁语carnis,意思是“肉”。

左旋肉碱补剂的有害影响

左旋肉碱本身并不被认为具有内在危害。左旋肉碱相关的风险主要归咎于你的肠道微生物。

不到20%的左旋肉碱补剂可以被人体吸收。未被吸收的左旋肉碱会沿胃肠道下行,最终到达结肠。结肠中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当左旋肉碱补剂的剩余80%进入结肠时,微生物开始吸收这种营养物质,并利用它产生其他物质:三甲胺(TMA)。TMA是一种人体能够高效吸收的化合物,这正是左旋肉碱补剂潜在有害影响的来源。

一旦身体吸收了TMA,它会通过血液到达肝脏。肝脏将TMA转化为三甲胺-N-氧化物(TMAO)。研究表明,血液中高水平的TMAO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例如,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给参与者服用一种与左旋肉碱类似、也会被肠道微生物转化为TMA的营养物质。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营养物质增加了参与者血栓(血块)的风险。

左旋肉碱本身是一种有益的营养素。当它由我们的身体(发生在肾脏、大脑和肝脏)产生时,不会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也不会转化为TMAO。你的身体从肉类中吸收左旋肉碱的比例高于从补剂中,这使得它不那么有害,因为这意味着更少的左旋肉碱会进入结肠。

饮食干预可以减少有害影响

在我和团队位于英国诺里奇的Quadram研究所的实验室中,我们模拟了左旋肉碱补剂到达结肠微生物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用左旋肉碱喂养肠道微生物培养物,并测量了微生物产生的TMA量。

然后,我们用左旋肉碱和富含多酚的石榴提取物一起喂养另一组肠道微生物培养物。多酚是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特性的植物化合物,可能有助于保持健康并预防疾病。

石榴中的主要多酚属于鞣花单宁(ellagitannins)这一类,这是一种多酚,几乎可以完整无损地到达结肠,在那里它们可以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当我们测量第二组实验中肠道微生物产生的TMA时,发现TMA显著减少。

我们的实验室实验表明,富含多酚的石榴提取物可以减少微生物产生TMA,从而消除左旋肉碱补剂可能带来的有害影响。我们的实验室实验表明,石榴提取物可以减少TMA的生成。鞣花单宁也大量存在于其他水果和坚果中,如覆盆子和核桃。因此,如果你服用左旋肉碱补剂,我们的研究建议将富含鞣花单宁的食物纳入你的饮食可能是个好主意。多吃水果和坚果对健康有益,因此将其纳入饮食本身可能也是有益的。

我们团队现在将科学实验带出了实验室。我们正在测试石榴提取物在减少左旋肉碱补剂产生TMAO方面的有效性。这项研究将告诉我们,服用左旋肉碱补剂的同时服用石榴提取物是否比单独服用补剂更好。

【全文结束】

相关知识

为何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存在争议
左旋肉碱补充剂存在争议,但与石榴同服可抵消有害影响
左旋肉碱健身运动补剂
左旋肉碱与运动(AASFP)
【为什么不建议喝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在体重管理中的原理、争议与正确用法
营养补剂系列之左旋肉碱(L
健身补剂之左旋肉碱(左卡尼汀)
左旋肉碱哪个品牌最好(为什么不建议摄入左旋肉碱)
运动左旋肉碱的正确吃法(运动减肥 左旋肉碱)

网址: 为何左旋肉碱运动补剂存在争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