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私购滥用“减肥药”,安全漏洞谁来堵

私购滥用“减肥药”,安全漏洞谁来堵

关注

□赵雨琦(重庆大学)

“邪修减肥神药”“1个月躺平瘦10斤”……据新京报报道,艺考生王欢迫于上镜压力,轻信诸如此类的“减肥捷径”。在缺少执业医师诊断、处方与指导的条件下服用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导致频繁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现实中,大量像王欢一样的健康人群,在“月瘦10斤”的诱惑下冒险用药,最终陷入药物毒副作用与停药反弹的困境中。该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关键在于其核心直指用药安全这一根本底线。

针对处方药流通,《处方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也将处方审核前置,强调“先方后药”的销售流程。令人惋惜的是,此类“无处方销售减肥药”的违规现象并非孤例,去年9月,国家药监局就已公布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类问题仍屡见不鲜,既暴露了处方药品流通的监管漏洞,也对公众用药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健康认知存在偏差,瘦身焦虑驱动其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他们自身健康意识淡薄,盲目追求非健康、非自然的减重方式,易受网络上“月瘦10斤”等虚假宣传的迷惑与鼓动,忽视处方药的用药风险,自行购药用药,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药品销售渠道均存在漏洞,相关方未严格履行处方药销售规定,对处方审核流于形式,甚至违规帮助消费者获取处方,使得处方药销售脱离监管。此外,监管存在滞后性,导致难以对网络销售等新兴渠道实现有效监督。

若再进一步深究此漏洞产生的根源,本质是健康安全底线与商业利益、非理性需求之间的失衡。故而,此事件更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当审美焦虑突破处方“红线”,监管责任当如何厘清?

堵住这一漏洞,需构建“公众理性、平台担责、监管发力”的协同治理体系。首先,消费者在追随潮流风尚时需保持理智,强化健康认知,摒弃“瘦即美”的畸形审美,遭遇减重需求应先咨询专业医生,而非盲从、盲信社交平台的所谓“经验”。其次,销售端更要摒弃“流量至上”思维,肩负起审核把关职责,不纵容任何违规购药行为。同时,监管层也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通监管盲区,严罚违规售药行为。

健康减重,贵在科学二字。科学减重应是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锻炼实现,盲目追求减肥捷径,往往会适得其反;而为了减肥滥用药物、不遵医嘱、损害健康的行为,更应被坚决摒弃。毕竟,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根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堵上这些防疫漏洞,外卖能吃得更放心
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App可买处方药 漏洞在哪
警惕!滥用处方药减肥,健康亮红灯
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App可买处方药 漏洞在哪里?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遭私自滥用 医生:私用药风险大
健康证可“造假”?堵上这些漏洞,外卖能更放心
被滥用的减肥药,正在悄悄毁了年轻人
健康证可“造假”? 堵上这些防疫漏洞,外卖更放心
平台能否用熔断机制堵住“薅羊毛”漏洞
喝止咳糖浆提神?吃糖尿病药减肥?谨防药物滥用伤害青少年

网址: 私购滥用“减肥药”,安全漏洞谁来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