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坐罐法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坐罐法

坐罐法(留罐法)是拔罐疗法中使用最广泛、操作最基础的一种方法,指将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后停留10-15分钟,通过负压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祛湿散寒等作用。其特点是简单安全、适应症广,适合家庭和医疗场景使用。

适用症状:风寒湿痹(如肩颈酸痛、腰腿冷痛)、感冒

咳嗽、疲劳恢复等。 1.作用机制: 2.中医理论:通过负压刺激体表穴位,驱散寒湿、疏通气血。 现代医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排出,缓解肌肉紧张。准备工具:玻璃罐、竹罐或抽气罐,75%酒精棉球、止血钳

、打火机、润滑介质(如凡士林)。 1.操作流程: 2.消毒定位:清洁皮肤,涂抹润滑介质减少摩擦。 点火吸附: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1-2圈后快速扣在皮肤上(抽气罐直接抽气)。 控制时间:成人留罐10-15分钟,儿童或体弱者缩短至5-8分钟。 正确起罐:按压罐口边缘皮肤让空气进入,避免强行拔起。 时间控制:留罐不宜超过20分钟,避免皮肤充血过度或起水泡。 1.保暖避风:拔罐后4小时内避免吹风、接触冷水,防止寒邪入侵。 2.皮肤反应: 3.罐印呈紫红色提示寒湿或瘀血,鲜红色多为热症,需结合体质判断。 若出现水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需消毒后刺破并涂抹药膏。 禁忌人群: 1.皮肤破损、湿疹

、溃疡者; 凝血功能障碍

或服用抗凝药者; 孕妇的腰骶部、腹部; 高热、过度虚弱者。 危险部位:避开大血管、面部、关节骨突处。 2.

坐罐法作为基础手法,常与以下方法配合使用:

走罐法:罐具吸附后沿经络来回滑动,适用于腰背等肌肉丰厚部位。 闪罐法:快速吸附后立即取下,重复多次,用于面部或敏感区域。 刺络拔罐:先刺破皮肤再拔罐

,用于瘀血严重的病症。

坐罐法因操作简便、风险低,更适合日常保健。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初次操作,根据体质调整频次(一般每周1-2次)。拔罐后需补充温水,避免剧烈运动,以巩固疗效。

相关知识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坐罐法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为()。
拔罐减肥的常用罐法
常用拔罐方法
拔罐最常见的方法
火罐怎么拔 最全面的拔火罐方法介绍
拔罐到底哪种方法是对的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疗法,中医常见的八种拔罐养生方法〗
拔罐常用方法:火罐法、投火法及闪火法

网址: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坐罐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