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声明:本公众号为个人学《伤寒杂病论》的读书笔记和交流平台,不接受《伤寒杂病论》相关文字以外的任何咨询,如需治病请自行求医并遵医嘱!)
近年来艾灸盛行
几乎成为养生标配
但是适不适合灸,如何灸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同样的情况
有的医生说可以灸
有的医生说不能灸
令人无所适从
以下是《伤寒论杂病论》中相关论述
供参考:
不可灸/不可火攻:
1、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
2、其脉涩者,荣气微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燥烦也。
3、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
4、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厥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加温针则发热甚。
5、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8、太阳病二日,烦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燥烦,必发谵语。
9、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
10、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
11、形似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
12、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3、脉浮热甚,反以火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14、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15、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16、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17、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
18、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9、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
20、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21、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见通行本)
22、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证。
23、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4、伤寒脉促,手足厥逆,不可灸之。
25、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可灸:
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2、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4、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6、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
7、疟病……弦紧者,可汗之,针之,灸之。
总结:
《伤寒杂病论》中反复强调
不可灸、不可火攻的情况很多
提示艾灸需谨慎
临证是否可行艾灸
需要全面辨证仔细分析
当灸不灸,不当灸而灸
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灸火虽微,但热力内攻焦骨伤筋
因此阳者、热者、实者不可灸
上述条文明确指出,微数之脉为虚热津少,慎不可灸
三阳病、温病、伤暑皆不可灸
热病、伤燥、伤风虽无明言,亦当慎之
湿家身烦痛者提示寒湿在表
需以汗法祛邪外出
火气却迫邪入里
容易造成湿热
所以这种情况亦不可灸
可灸的情况大抵虚且寒者
比如下利、手足厥逆
要特别注意不可火劫取汗
还要注意区分寒厥和热厥
热厥切不可灸
可见艾灸是针对性很强的治病法
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养生法
不可误用滥用
不要在艾灸师的游说下
误信艾灸养生简便易行
不管三七二十一灸了再说
身体悄然受损而不自知
(回复“黄竹斋”免费获取白云阁藏本注本《伤寒杂病论会通》电子版)
相关知识
养生馆有风险,扎针灸需谨慎!
艾灸养生可以加盟吗(开一家艾灸养生馆需要投资多少钱
女性拔罐需谨慎:这些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为何“艾灸”不宜过度使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医美有风险 整形需谨慎
宝宝喝酸奶有风险,家长需谨慎
艾灸肚脐贴禁忌有哪些 艾灸肚脐贴的4个禁忌需谨慎
节食有风险,减肥需谨慎!
徒步有风险 入坑需谨慎
艾灸如何找对养生穴?艾灸保健需知的养生穴和方法
网址: 艾灸有风险,养生需谨慎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