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学界振奋!五味子叶成为“酒精肝终结者”:哈尔滨商业大学团队揭示五味子叶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物质和机制

医学界振奋!五味子叶成为“酒精肝终结者”:哈尔滨商业大学团队揭示五味子叶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物质和机制

医学界振奋!五味子叶成为“酒精肝终结者”:哈尔滨商业大学团队揭示五味子叶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物质和机制

昨天 梅斯循证中医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酒精性肝损伤治疗药物有限,哈尔滨商业大学团队研究发现,黑龙江地区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采收的五味子叶(SCL)活性最强,其含 4 种核心成分,可多机制护肝功能,对细胞和小鼠模型均有效。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饮酒人口高达23亿,其中近10亿属于“暴饮”或“周期性重度饮酒”人群。酒精在体内经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两步代谢后,产生大量乙醛与活性氧(ROS),直接造成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内质网应激,进而诱导肝细胞凋亡、坏死及炎症级联反应;若不及时干预,可逐级演变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与肝癌。目前临床对ALI的处置仍以“戒酒+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可选药物有限且不良反应突出,远未满足庞大患者群的需求。

中医药历来有“酒客多湿热”“肝为罢极之本”之论,近年来五味子果实、葛根、水飞蓟等护肝药材已获广泛关注,然而同属五味子属的五味子叶(Schisandra chinensis leaves,SCL)却长期被忽视。黑龙江省民间常将嫩叶作山野菜、制茶饮,现代研究提示其黄酮、木脂素、多糖及三萜含量均高于果实,且具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及神经保护等多种活性,提示SCL可能是防治ALI的“被遗忘的宝库”。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系统的体内外药效学与物质基础证据,更无“何时采收、何种成分、如何起效”的精准答案。近期,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发表的一篇论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细胞-动物双重模型、UPLC-Q-TOF-MS/MS化学轮廓、灰色关联-分子对接-药效验证的“三位一体”策略,首次阐明了SCL防治ALI的科学内涵,为开发安全、有效、可控的护肝新制剂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1 论文首图

五味子叶最佳采收月份的确定

药材“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的民谚提示,采收期对药效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SCL的现代研究尚未回答“哪一月份采收的叶子护肝活性最强”。研究团队首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定点采集了2022年6—10月共10个批次的SCL,建立乙醇诱导的LO2人肝细胞损伤模型,以细胞存活率、AST/ALT外泄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当SCL终浓度≤200 μg/mL时,各批次均未对正常肝细胞产生毒性;而200 μg/mL剂量下,8月初采收的S5批次将乙醇损伤细胞的存活率由模型组的60.4 %提升至82.7 %,AST、ALT外泄量分别下降41 %与38 %,显著优于其余月份(P<0.01)。进一步将S2–S8批次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8月初叶片的关联度r=0.857,为所有批次之首。据此确定:黑龙江地区SCL的最佳采收窗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此时总黄酮、木脂素达到年周期峰值,与护肝活性高度吻合;而6月及10月样品因次生代谢物含量不足,护肝效应明显下降。该结论为后续标准化种植、产业化采收提供了可操作的“时间坐标”。

图片

图2 五味子叶最佳采收月份的确定

五味子叶对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在锁定最佳采收期的基础上,研究者以S5批次提取物开展系统细胞实验。乙醇(500 μmol/L,24 h)处理使LO2细胞出现典型损伤:胞膜破裂、线粒体嵴断裂、ROS爆发。SCL 50、100、200 μg/mL梯度干预后,200 μg/mL组细胞ROS水平下降46 %,MDA含量下降39 %,而抗氧化酶SOD、GSH分别回升52 %与63 %,提示SCL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恢复氧化-抗氧化平衡”来阻断损伤链。ELISA检测进一步发现,模型组炎症因子IL-1β、IL-18外泄量升高5.7倍与4.2倍,SCL高剂量组可将其抑制至接近正常水平(P<0.01)。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NLRP3、ASC、Caspase-1、GSDMD等焦亡通路关键蛋白表达被显著下调,说明SCL不仅能减轻酒精直接造成的“烧灼伤”,还能阻断后续“炎症风暴”与细胞焦亡。综上,SCL在细胞层面展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的护肝特点,为后续整体动物研究奠定了机制框架。

图片

图3 五味子叶对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五味子叶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

为验证细胞结果的体内可转化性,研究者采用经典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56 %乙醇灌胃”30天慢性ALI小鼠模型。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美他多辛0.2 g/kg)及SCL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相当于人日用量7.5、15、30 g)。实验终点显示,模型组小鼠肝指数(肝重/体重)升高32 %,血清AST、ALT分别飙升4.1倍与3.8倍,血脂谱呈现TG、TC、LDL-C显著升高、HDL-C降低的“代谢紊乱”特征;肝组织HE染色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肝窦充血及炎细胞浸润。SCL中、高剂量干预后,肝指数恢复至接近正常,AST、ALT下降幅度超过50 %,TG、TC、LDL-C分别下降34 %、29 %、41 %,HDL-C回升62 %;肝组织SOD、GSH活性显著提高,MDA下降45 %,病理学评分由3.6分降至1.2分(P<0.01)。尤为重要的是,SCL显著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焦亡轴蛋白的过表达,阻断IL-1β/IL-18的成熟与释放,与美他多辛组疗效相当,而无明显毒副作用。上述结果从“器官-组织-分子”三个层面证实,SCL可显著逆转ALI小鼠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 五味子叶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

十批五味子叶样品共有色谱峰的鉴定

为了回答“SCL究竟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一物质基础问题,研究者将10个采收批次的SCL用同一提取工艺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MS进行正、负离子双模式扫描,获得了覆盖m/z 80–1500 Da范围的总离子流图。经与PubChem、TCMSP、Chemspider数据库比对及碎片离子解析,共鉴定出32个共有峰,包括黄酮类(如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脂素类(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戈米辛J、五味子酯乙)、有机酸类(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及少量三萜和挥发油成分。其中,黄酮-木脂素-有机酸三大“家族”占总量89.7 %,与文献报道的“五味子果实-藤茎-叶”化学谱系高度互补,提示SCL可作为五味子药用资源的新拓展。通过峰面积归一化分析,8月初样品中五味子醇乙、绿原酸、芦丁、五味子酯乙的相对含量分别高出6月样品2.1、1.8、1.7、1.6倍,再次佐证了“最佳采收期”的合理性。

图片

图5 十批五味子叶样品共有色谱峰的鉴定

五味子叶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筛选

面对32个共有成分,如何锁定“真正起效”的关键分子?研究采用“谱-效”关联策略:首先,以10个批次SCL对ALI细胞AST、ALT抑制率为药效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与灰色关联分析(GRA)双维度筛选。Pearson分析显示,Schisandrin B、Angeloylgomisin Q、Chlorogenic acid、Rutin、Schisandrin C、p-Hydroxycinnamic acid等10个化合物与药效呈显著负相关(|r|>0.6,P<0.05);GRA进一步将关联度阈值提高至0.8,最终确认上述10个成分为潜在功能组分。随后,以NLRP3、ASC、Caspase-1、GSDMD、IL-18、IL-1β六个焦亡通路关键蛋白为受体,对10个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只有芦丁、绿原酸、五味子醇C、五味子酯乙与6个靶标的结合能均<-6 kcal/mol,且结合位点位于蛋白活性口袋关键氨基酸,提示其可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及π-π堆积稳定结合。综合“谱-效-靶”三重证据,最终锁定这4个化合物为SCL治疗ALI的核心活性成分。

图片

图6 五味子叶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筛选

四种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验证

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对“4大核心成分”进行了独立细胞药效验证。首先通过MTT法确定20–80 μmol/L范围内芦丁、绿原酸、五味子醇C、五味子酯乙对LO2细胞无毒性。随后,在乙醇损伤模型中,4个化合物以20、40、80 μmol/L梯度干预,结果呈现剂量依赖性保护:高剂量组AST、ALT外泄量分别下降35 %–43 %、31 %–40 %,IL-1β、IL-18下降28 %–38 %、25 %–36 %,其中芦丁与绿原酸对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尤为突出,五味子醇C及五味子酯乙则对焦亡蛋白表达抑制更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当4个化合物以等摩尔比例联用时,其护肝效果优于任一单用组,提示“多组分协同”可能是SCL整体药效优于单体的重要原因。该验证不仅夯实了前期筛选结果,更为后续建立“成分-含量-疗效”三位一体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直接证据。

图片

图7 四种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验证

小结

从“何时采”到“什么成分”,再到“如何起效”,本研究以严谨的现代科技语言,系统回答了SCL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科学问题: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的SCL护肝活性最强;其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及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等多重机制发挥作用;芦丁、绿原酸、五味子醇C、五味子酯乙是物质基础明确的4个关键活性成分。SCL作为五味子药用资源的新拓展,兼具“药食同源”的安全性与“多靶协同”的有效性,有望为临床酒精性肝损伤的辅助干预提供一种便捷、经济、可持续的新选择。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围绕“成分配伍-制剂工艺-临床转化”三大环节,推动SCL护肝产品的标准化与产业化,让这片曾被忽视的“五味子叶”真正变身为守护国人肝脏健康的“绿色盾牌”。

参考文献:

Bing Y, Zou X, Yang X, Yang X, Sheng J, Qu Z. Mechanism elucidation and biochemometric-based screening of substances in Schisandra chinensis leaves for alcoholic liver injury. Phytomedicine. 2025 Jul;142:156757. doi: 10.1016/j.phymed.2025.156757. Epub 2025 Apr 11. PMID: 4025003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知识

《肝脏》杂志:护肝片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找到了
揭秘酒精伤肝真相:如何科学饮酒避免肝损伤?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策略
干细胞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6大机制,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酒精性肝病
五大伤肝陋习,肝脏健康别掉队!浙大揭秘,进口科技38%融脂率,护肝好帮手!
肝损窘境为祸全球,哈佛奏“平肝疾”号角,掀起“净肝”风暴
非酒精性脂肪肝成国人重大健康威胁
酒精影响大脑长达六周,《柳叶刀》:最安全的饮酒量为零
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的进展与挑战

网址: 医学界振奋!五味子叶成为“酒精肝终结者”:哈尔滨商业大学团队揭示五味子叶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物质和机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