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伽利列出瑜伽之路的九道障碍是:
疾病、昏沉、怀疑、急切或没耐心、放弃或倦怠、分心散乱、无知或傲慢、无能进步,以及丧失信心。
它们的表现方式,可能是自怨自艾、负面态度、身体问题或是呼吸困难。
01
觉得不舒服或是生病,显然对瑜伽修习就是种“疾病”(vyādhi)。由于疾病会对心识造成相当程度的混乱,所以在继续练习之前,我们非得增进健康不可。
02
另一个直接对心识造成影响的障碍,是向情绪屈服。
有时候我们感觉不错,觉得可以好好面对任何问题;但在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懒散,提不起劲去做任何事情。这种沉重、懒散的感觉叫做“昏沉”(styāna)。
有些时候,心识也会自动产生这种感觉。在三种德之中,惰性所说的便是这种心识的懒散、沉重状态。要是惰性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很难起而做事,即使面对的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不例外。总之,人在这种状态下很难采取行动。
03
对某些人来说,瑜伽之路的最大障碍是怀疑。
我的意思并不是洞察自身,因为这样的自我检验,其实是有助进步的,而且也是瑜伽的内在部分。
帕坦伽利所说的“怀疑”(samsaya),是一种规律而持续的不确定感,就好像我们的事情做到一半,却突然开始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再用上一天来做值得吗?”或者“也许我该另请高明”、“也许我该另起炉灶”等等。这样的怀疑,会阻碍瑜伽进步。
04
有些时候,我们冲得太快,也很不小心,尤其是想尽快达成目标的时候。这种急切称为“放逸”(pramaāda),会让我们仓促行事,造成退步而非进步,因为在这时,我们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对行动作出分析和思考,于是反而原地不前,没有进步。
05
还有一道障碍是放弃或倦怠感,谓之“懈怠”(ālasya),常被如此呈现:“也许我不适合做这种事。”这是一种缺乏热情与精力的状态,一旦出现这种状态,我们就得做一些事来恢复动机与热情。在瑜伽之路上,缺乏热情是一个严重问题。
06
在感官占了上风、觉得它们是心识的主人而非仆人之时,会出现另一种叫做“分心散乱”(avirati)的障碍。有些时候,我们甚至没注意到分心散乱已经出现,但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因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不断地被训练去看这个、听那个、尝这个、碰那个。所以,感官很容易习惯成自然,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将我们导入错误方向。因此,分心散乱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07
不过,最危险的障碍,还是自以为无所不知,以为自己看到真理、达到完美。
只经验了一小段平静时刻,就认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我终于找到它了!我终于做到了!”这种已经到达顶点的感受,其实不过是幻觉,这样的幻觉还十分常见。然而,它们实际上只是无知与傲慢,谓之“错误的见解”(bhrāntidarsana)。
08
在明明觉得有了进步,却突然发现还有很多东西要做时,也会产生障碍。这时,我们不但相当失望,心情也会开始浮动,对于再尝试一次兴味索然,也不想尝试别的方式或是进行下一步。我们开始说:“我受够了!我本来还以为已经做到了,现在却觉得自己像个白痴,而且比以前更蠢,我不干了!”这种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状态,称为“未到地”(alabdhabhūmikatva)。
如你所见,障碍可能是一般的身体疾病,也可能是自认比实际状况更好的幻觉。障碍可能相对明显直接,也可能十分细微难辨。
09
事实上,你若能察觉到上述幻觉,其实就有了定性,也不偏不倚地看到了真实状况、不过,要是妄自菲薄,过度看清自己的重要性与成就,也绝不是好事,那会让人丧失信心,
这也是帕坦伽利所说的最后一个障碍,“退转”(anavasthitatvāni)。
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却因为没有能力保持下去,以致失去先前成果时,就会产生退转。
以上所述,便是在瑜伽之路上会遭遇的种种障碍。障碍未必按照我介绍的顺序出现,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全部遇到。
无论达到哪个瑜伽阶段,都不该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大师,反而应该更加清楚:那种一天比一天好的感觉,就像希望一天将会比一天更好的期待一样多。
这些感觉不断来来去去,直到我们到达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坏的那一点为止。
本文摘自《瑜伽之心》【印度】 德斯卡查尔 著
相关知识
瑜伽探索之旅—瑜伽健康之道.pdf
古代印度瑜伽哲学:身心合一的修行之旅
瑜伽的阴阳平衡之道—阴瑜伽释义
瑜伽能塑形吗?初学者的入门之路
幸福瑜伽:通往终极幸福之路
瑜伽饮食搭配 练习瑜伽必知的饮食之道
瑜伽之道,身心灵的运动之旅
瑜伽常识 六种学习瑜伽必知的呼吸法
9本瑜伽书籍推荐,看完变瑜伽达人~
了解瑜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流派?
网址: 瑜伽哲学|瑜伽之路的9道障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