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勿让网络烂梗,荼毒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勿让网络烂梗,荼毒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近日,人民网评:

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登上热搜

“老师,报giao”

“你这个老六” ......

成为一些孩子语言体系的一部分

有家长感叹自己的儿子整天在那里叨叨

“英雄可以受委屈,但是你不能踩我的切尔西”

甚至有老师感叹

上课几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词

一提到学生就会笑

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

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

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

我们无法物理隔绝孩子与网络

只能做好网络内容的净化和筛选

“5G青少年”怎样顺着网线获取成长营养

而非精神“垃圾食品”

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新一代“5G青少年”

应该如何和网络相处?

01

家长如何把电子“保姆”变成电子“教辅”

家长用“电子保姆”既有“无奈型”,也有“偷懒型”。偷懒的家长要克服惰性,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是出于无奈。很难要求每一个家长24小时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一直玩过家家、堆积木,所以“电子保姆”很难避开。

但是,网络不仅可以做“保姆”,也可以当“教辅”。家长可以在电子产品里下载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科普节目、纪录片,引导孩子通过网络增长见识。

02

家长、平台、学校如何破解三角难题

家长学会因势利导,平台要注重利益与公益的平衡,学校注重网络与教育的接轨。

现在孩子爱用“yyds”“绝了”“你是我的神”这些网梗,本身并不是什么污言秽语,它代表了一种时代风潮,是年轻人的一种活力,平时开开玩笑无伤大雅。

但是学校应该有这个责任心,应该教育学生它不能作为正式语言来使用,尤其是语言系统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比如,老师可以规定,在作文中使用网梗要扣分,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这不是正式的语言,是我们的玩笑话。这些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和时代接轨,就是这个意思。

03

传播内容提供方面还能探索哪些可能性?

多传播正能量的东西,用优质、好玩儿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吸引青少年,而不是靠一些猎奇、低俗的内容博眼球。孩子上网不只是为了消耗时间,也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如果平台能为青少年提供强大有力的内容支持,家长才会真的放心。

应看到,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更开放的心态,要反对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而对于网络传播内容,只有打通创作者、传播者和监管者的多重管道,从上至下的关注青少年的文娱精神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重新树立青少年的文娱信息接受边界,破除烂俗化、成人化的烂梗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荼毒,让网络环境更清朗,让青少年的用网环境更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网络“烂梗”泛滥 会不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
近七成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 68.1%受访者建议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三评“网络黑话烂梗”
尊嘟假嘟等网络梗随处可见 《人民日报》谈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
青年话题|“网络梗”进入校园,如何看待流行语包围青少年?又该如何引导?
游戏荼毒青少年?杞人忧天大可不必!游戏也是文化艺术
世界精神卫生日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解读
人民日报谈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
青平:当心网络擦边性暗示毒害青少年

网址: 勿让网络烂梗,荼毒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