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丝瓜汤”成了热度极高的网络梗。这个网络热梗的源头,是一位视频博主利用换脸特效分饰母子两角,表面上是在讲述一碗丝瓜汤的做法,实则折射出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认知逻辑、信息获取和沟通方式上存在的深层差异。许多网友也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关系,引发强烈共鸣。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丝瓜汤”活动话题浏览量已经达到1.1亿,网友纷纷进行“二创整活”,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还将“丝瓜汤”台词代入职场、美食、考试等各种情境中。年轻人希望被长辈倾听,被长辈尊重自己的个体意愿,而长辈往往无法理解,最后只能用熟悉的语言,比如“丝瓜汤”来维持对话。
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的“丝瓜汤文学”相关活动
对此,9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罡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析,“丝瓜汤梗”之所以能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现代家庭中广泛存在的沟通问题:“本质上还是代际之间存在的认知逻辑差异,而当前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又加剧了这种差异。”
梅志罡认为,在传统文化场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逻辑,代际之间的认知偏差并不像现在如此突出。如今,不同世代之间的信息接收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即使是同龄人之间,也可能因“信息茧房”导致沟通不畅,因此,不同代际间的沟通障碍也进一步扩大。
面对这种沟通困境,梅志罡建议,如果发现沟通无法进行,或双方在观念上存在根本差异,需要“求同存异”,避免正面冲突,往往比尝试说服对方效果更好。
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综合心身/儿少科主任黄雨兰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丝瓜汤梗的走红,与早年“妈妈觉得冷”的社交梗其实具有相似性,都体现了代际认知差异这一普遍现象。“不过,这种现象的本质不是对立冲突,而是在当下年轻人对自我意识的强烈追求,以及个性独立的鲜明主张下,代际关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
“理清代际沟通背后的复杂矛盾和情绪或许很难,但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找到某种解决方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和关心往往是简单和纯粹的,子女把长辈琐碎的叮咛当成关心和爱的表达,父母遇到不理解子女的地方也多一些尊重和包容,这份爱或许就能更好地抵达彼此。”黄雨兰说。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一味丝瓜络,8病皆可治!别只用来刷刷碗
《丝瓜天罗赋:本草通络启玄机
水煎是什么梗网络
《网络沟通与礼仪》课件.ppt
网络热梗泛滥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呼吁家长关注
三评“网络黑话烂梗”
网络流行语灌鸡汤是什么意
丝瓜的品种有哪些
尊嘟假嘟等网络梗随处可见 《人民日报》谈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
勿让网络烂梗,荼毒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网址: “丝瓜汤”成网络热梗,代际沟通难在哪儿?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