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需要技巧,学会这些徒步技巧,保你每一步都舒适健行!
徒步行走不仅要求行走者通过摆臂来保持身体平衡,步调。同时要在行走过程中调整呼吸与步调呈有节奏的状态。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踹,脉搏尽量不要超过每分钟120次。
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保持匀速。刚开始行走时速度可以放缓一点儿,给身体每个部分事先预热的机会,5-10分钟后,再加快行走频率。
行走在上坡路时,重心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微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应该走“之”字行,避免走直线,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
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再决定是否去做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枝而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徒步中的休息:
原则上也是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中途休息以60-90分钟一次最好,休息时间15-20分钟适宜。
长时间的休息应该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休息时,可以队员之间相互按摩腿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
徒步行走,应带足饮用水
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先观摩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到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更具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了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味才饮用。
野外补充水,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少喝多次数,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太口渴可以缩短喝水的时间,增加喝水的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一般户外徒步最好的水分补充方式为250cc/15min 为好,正常徒步排尿应该是4小时/次。
可以通过尿液颜色来判断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正常,表示轻微脱水;尿液呈暗黄色,口内粘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为中度脱水,严重脱水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