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的号召,“体重管理”成为关注热点,越来越多人将减重提上日程。然而,记者近日走访我省多家医院发现,本应科学理性的体重管理,却因“减重焦虑”引发一系列健康风险。
9月10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该科副主任全莉娟像往常一样忙碌。“今年因运动损伤就诊的患者比去年多了不少。”她介绍,有人因运动方式不当引发肩关节损伤、踝关节扭伤等问题,还有不少本就有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加重了病情。
“真没想到,健身居然能伤得这么重!”19岁大学生王亮深感懊悔。8月中旬,王亮因体脂率偏高,趁着返校前在健身房办了月卡突击减重,连续5天保持3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运动后,下肢出现剧烈疼痛。被紧急送到南大一附院就医后,检查结果显示其体内肌酸激酶指标超出标准值300多倍,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不科学的运动方式,让减重变成了一场与身体的对抗。”全莉娟说,万幸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已得到控制。
减重焦虑并非年轻人才有,减重心切的老年人若忽视自身基础健康状况而做不适合的运动,同样面临不小的健康风险。
南昌市民刘先生年逾六十,受“三高”困扰,打算通过羽毛球运动调理身体,重获健康。几个月前,他在羽毛球馆打完球后下楼时,突然意识丧失瞬间倒地。幸运的是,江西省肿瘤医院医生魏鹏飞恰好在场,迅速将他转移至平地,第一时间让身边人拨打120,并同步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伤口止血等操作,展开紧急施救。经过10余分钟的抢救,刘先生的意识逐渐恢复。随后,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测量体征时发现他血压失控,高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据刘先生自述,他当天出门急,忘了吃降压药,剧烈运动后血压骤升引发意外。”魏鹏飞借此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运动前一定要测评身体状况,切忌为了追求减重效果而忽视健康。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减重需求,全莉娟给出具体建议:6至17岁人群每天应保证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成年人可结合工作生活节奏,利用碎片时间运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需侧重平衡能力与灵活性训练,避免高强度运动,降低摔跤等意外风险。
“我们不建议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8的人群直接通过运动减重,体重过大容易加剧关节损伤,可先通过中医调理结合饮食管理将体重降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王莹建议,要警惕“生酮饮食法”“液体断食法”等“网红减肥法”。这些方法看似见效快,实则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其他基础疾病。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摒弃焦虑心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将均衡饮食、规律运动、良好作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才是体重管理的正确方式。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随着我省“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深入推进,目前全省已有6家省直医院及40余家市、县级医疗机构开设减重门诊,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患者制定“量体裁衣”的科学减重方案,帮助大家避开误区,守护身体健康。
(本报全媒体记者 倪可心)
相关知识
运动损伤:警惕风险,科学应对
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 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瑜伽减肥警惕 当心运动损伤
健康管理中心减肥骗局频发,如何有效追回损失并警惕盛夏减肥陷阱
专家提醒:骤增骤减都不好,警惕暑期儿童体重波动大
女子喝减肥茶致皮肤变黄,医生提醒: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严重致命!专家提醒网红减肥药别乱吃
警方提醒:“网红”减肥药 购买须当心
不运动快速减肥 警惕减肥陷阱
春节后体重上升?警惕!专家提醒
网址: “减重焦虑”导致运动损伤频发 专家提醒:警惕“网红减肥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