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孩子的健康岂容忽视?——从“12元炒饭”事件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孩子的健康岂容忽视?——从“12元炒饭”事件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近日,武汉某小学的一份“12元炒饭”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学生的午餐卖相差劲,配菜寥寥无几,分量不足,令人质疑其营养价值。家长和网友纷纷表达愤怒与不满,直指学校餐饮管理问题。

家长与网友的质疑:

家长在视频评论区直言:“看着也不热乎,蛋炒饭没蛋全是玉米粒,校长你的良心不痛吗?”网友调侃:“大学里12块钱都能吃一荤三素了,这学校食堂真敢收钱啊!”更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午餐,孩子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还谈什么营养?”

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利益分配:层层“缩水”的餐盘

学校餐饮通常由外包公司负责,这些公司在竞标过程中往往以低价中标。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可能在食材采购、加工环节上“动脑筋”。最终,原本应该属于孩子的餐费,被层层压缩,导致餐盘里的饭菜质量大打折扣。

监管缺位:谁来守护孩子的餐盘?

虽然国家对学校餐饮有明确的监管要求,但在实际执行中,监管力度往往不足。一方面,学校可能缺乏专业能力监督餐饮公司;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现行政策与执行的鸿沟:

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督学校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升营养健康水平,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然而,从“12元炒饭”事件来看,这些规定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明显不足。

如何保障孩子的“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监管,落实责任

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外包餐饮公司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失职行为严肃处理。

提高透明度,接受监督

学校应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开食材采购、餐费使用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家长委员会或膳食委员会,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

完善招标机制,杜绝恶性竞争

在餐饮外包招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价格和服务质量,杜绝单纯以低价中标的现象,确保学生餐饮质量。

“12元炒饭”事件再次敲响了校园食品安全的警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相关部门能以此为鉴,切实加强监管,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岂能从孩子校园餐里“夺食”?
校园餐,岂容“捞油水”?
全力抓好校园“食”事——我州解决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问题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出台 校园小卖部将“退学”
全方位多维度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教育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 全方位多维度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让孩子在学校好好吃饭、安心吃饭:沪上中小学食堂多举措解决“众口难调”
“校长陪餐”有助于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抓实校园“食”事
最新曝光!12起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网址: 孩子的健康岂容忽视?——从“12元炒饭”事件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