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30岁被确诊为糖尿病,如今停药14年,我越活越健康”

“30岁被确诊为糖尿病,如今停药14年,我越活越健康”

“早餐吃30个馒头

全公司都知道我这个‘饭桶’”

很多人都说“能吃是福”,认为能吃代表身体健康。在2008年以前,多龙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有“福”的人,因为他的“能吃”在全公司2000多人中都赫赫有名。

为啥这么有名呢?说出来能吓人一跳。

当时他在外企工作,负责机器维修,因为公司负责员工的一日三餐,吃饭不要钱,多龙完全不用担心吃的费用。

“早餐我可以吃30个馒头,加一碗蛋炒饭,还有两碗稀饭。中午三大海碗蛋炒饭,加两碗汤,晚上还这么能吃。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有我这么一个‘饭桶’。但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饿。”这话若不是他亲自说出来,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莫言的小说中出现。

他还特别补充了一句:“30个馒头听起来夸张了,但这是事实,全公司2000多人都知道这个事实。”

因为经常去食堂搞维修,食堂的厨师长认识他,经常叮嘱打饭的师傅:“给他多打点肉,他特能吃。”

当时的多龙,身高1.65米,体重却高达160斤,腰围超过2尺8。

“典型的青蛙身材,四肢细小,肚子大,走几步就容易喘,就要停下来休息。”

但这么“能吃”,并没有给他带来“福”。相反,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容易疲劳,而且特别容易渴。

水喝下去,就像夏天的水倒在了沙子里一样,根本没效,喝完一瓶水,立即就渴了,于是接着喝。

晚上睡觉也一样,喝很多水,上很多次厕所,有时候晚上要起来20多次。

2008年3月,他觉得身体吃不消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认为他前列腺出了问题。后来换了几家医院,终于有一个医生让他查下尿糖,检查结果显示4个加号。

医生问他吃了什么,然后让他第二天空腹再去查一次血糖,结果显示15点多(正常空腹血糖在4.4-7.0mmol/L)。

当时医生没有告诉他是什么病,只是说了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并提醒他一周后再来复查。

一周后,血糖略有下降,但依然很高,这时,医生告诉他:“你得的是糖尿病。”

现在回想起来,多龙很感谢那位医生。因为当时的糖尿病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更何况当时他还只有30岁,这么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很少。

这名医生非常严谨负责任,不漏判、不错判,多龙说,“他是个好医生。”

“别人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而病”

收到诊断书后,多龙彻底懵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一个老年病?而且不能治愈。”

让他更难以接受的是,因为糖尿病,他的体力和精力都大幅下滑,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做不好工作,确诊后又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他无法胜任当时的工作。

没多久,他就丢掉了赖以生存的饭碗。

当时是2008年5月,还有3个月就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全国人都沉浸在喜气洋洋中,可是这些喜悦与多龙无关,甚至加剧了他内心的悲凉。

这一年他刚好30岁,医生告诉他,得了糖尿病需终身吃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出现了并发症后果很严重。糖尿病说可怕也可怕,说不可怕也不可怕,就看怎么对待。

他躺在家里,看着天花板,回想着医生的话,心情极度低落:别人都是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而病。如今丢掉了工作,成为一个废人,以后自己怎么办?家人怎么办?未来怎么办?

这段时间是他最难熬的阶段,家庭没有经济来源,所有收入只能依靠妻子一个人摆地摊。

作为一个男人,他觉得自己有点窝囊,多龙聊到这里有点哽咽。

(多龙拍摄于2006年)

他不但拥有了鹰的勇气

还拥有了鹰的智慧

多龙就这样在家里躺了差不多一年,每天按时吃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血糖虽然控制下来了,但他依然觉得没劲,对未来没信心。

直到有一天,他老婆拿来一本杂志对他说:“老公你看这篇文章写的多好。”

他拿过来一看,是一篇励志的文章。

这篇文章叫做《鹰的重生》,里面说的是老鹰能活70岁,但它必须在40岁时做出困难的选择。

老鹰在40岁时爪子不再有力,抓不住猎物;嘴巴上的喙子变得又长又弯,触及胸口的长度让它进食困难;浓厚的羽毛使翅膀加重,飞起来特别吃力。

生理上的变化,使老鹰生存起来特别困难。

这时候它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经历痛苦的蜕变活下去。

如果老鹰选择了第二种,那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老鹰首先要用长长的喙子击打岩石,直到旧喙脱落,长成新的喙子;然后要用新的喙子,将旧爪子剥掉,即便血淋淋也一往坚持;当新爪子长出来后,它就再用自己的新爪子,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拔掉。

这是何等的勇气啊!

如此等待两个月后,羽毛全长出来,它才可以重新开始飞翔,迎接一个新的生命。

看完这篇文章,多龙流出了眼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鹰为了重生,可以经历如此残酷的磨炼,我应该也可以啊。

他回想自己在确诊糖尿病前的生活,体重从婚前55公斤暴涨到80公斤,工作稳定,待遇也好,心宽体胖,沒事跟同事朋友喝酒,从来不运动,还经常熬夜。

在家休养的这一年他学习了一些糖尿病知识,知道自己之所以年纪轻轻患糖尿病,都是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

控制糖尿病,不能只是控制血糖,还得从根源上下功夫。想通了这一点,多龙决定让自己拥有鹰的勇气,拥有鹰的智慧。

“《鹰的重生》让我振作,这本杂志至今还保留着”

他决定重生!

(图源:unsplash.com)

首先,他决定减肥,因为肥胖是一切慢病的根源。

市面上减肥方法千千万,多龙选择了最正确也最艰难的方式——控制饮食加运动。

但是让一个平时完全不运动的人通过运动来减肥,难度可想而知。以多龙当时的身体状况,哪怕只是多走一会儿,都会觉得气喘吁吁。但他觉得没关系,想着如果只能走5米,那就先走5米,然后是10米、50米、100米……他没有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从第一步,到后来的每一步,他慢慢增加了距离和强度。在迈开腿的同时,还要管住嘴,双管齐下。一开始很难适应,经常饿得心发慌,每当这时,他就喝一杯牛奶,同时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控制自己的行动。

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他开始不觉得饿了。

再后来,他继续慢慢增加运动量。

从走路吃力到能走,他用了两个月;从能走到快走,他用了一个月;从快走到负重百斤,他用了三年(每个月增加一点重量)。

当体重降了下来,能负重走的时候多龙也能跑了,有时还能一边跑一边唱歌,锻炼自己的肺活量。

大概不到一年,多龙的体重从160斤降到了120斤,他停掉了降糖药物,血糖回归正常标准了。

回想这一年,他无数次面临困难想到放弃,但无数次他都会想到《鹰的重生》这篇文章,鹰能做到如此,我们人为何不能呢?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就此停住,自己未来还会是一个药罐子。想想妻子拿着那本杂志给他的眼神,想想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他坚定地迈出了下一步。

“这本杂志我现在还保留着,每当遇到无助、迷茫时,我都会拿出这篇文章再读,读完后我就意识到:我得继续努力,战胜困难和绝望。”多龙微笑着说

“停药14年,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距离多龙确诊糖尿病已经过去了15年,他依然保持着减重时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上5:30起床,洗漱完后跑步5-10公里;如果是6:30左右起来,就跑5公里。基本上每天都跑,每周跑一个“半马”22公里。

与别人跑半马不同的是,他是一边跑一边唱歌,尽管有时候歌喉容易吓到别人,但他乐此不疲。

今年5月, 他从安徽明光跑步到朱元璋的出生地凤阳县,22.05公里,一路上边跑边拍照,既锻炼身体,又愉悦了心情。

减肥成功后,他去北京学中医推拿按摩,那段时间他压力非常大,因为当学徒不但没钱,还要花钱,还不知道学完推拿按摩后,未来能不能找到工作。身边没朋友,也没有家人。

他经常一个人在出租房里,陷入崩溃和绝望。他的发泄方式,是跑到楼顶上,一个人在黑夜里大声呼喊。有时候也会夜里起来去跑步,围着北京二环或三环跑,没想到居然有很多人跟他一样在凌晨跑步。后来他意识到,在大城市生活,每个人都有压力,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好在学成归来后,他成功在老家安徽滁州开了一个推拿按摩店。在开业的时候,他找人给他写了一幅字:大医精诚,大德护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说这是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拜师时,老师跟他说的“不要丢人”,不丢人的意思不是担心他技艺不精,而是“不要出去招摇撞骗,不要干缺德的事”。他谨记于心。

对于未来,多龙充满信心。

他一方面用心经营着自己的推拿按摩店,另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

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他呼吁大家及早重视糖尿病,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希望能尽己所能改变一些人,但如果改变不了,那也不强求。

多龙想对糖友说的几句话:

1、肥胖是万病之源,减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刚开始减肥会比较难受,这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2、新糖友对病情不了解,容易产生心理恐惧,总会觉得治不好了,要终身吃药,并发症无药可治等。但如果了解这个疾病,就不会觉得害怕,就能控制得更好。所以学习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很重要。

3、我们阻止不了疾病,但痊愈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

4、糖尿病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明白了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宣传糖尿病的知识。

5、尽量减少在外面吃饭的时间,因为外面油大、盐大,味精多。

6、运动要循序渐进,学了中医后才知道不能负重跑,因为负重跑会让膝关节在运动中承受更多压力,更容易受伤。

7、平时没事可以多揉按然谷穴、地机穴、漏谷穴。中脘穴、三阴交穴、阳陵泉、足三里、劳宫穴、涌泉穴。背后的穴位有肾俞、胰俞等。

医生点评 蒋伏松 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疾病是整个人类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坦然面对的问题,通过这位糖友的经历我们来谈谈患上糖尿病后的应对原则。

很多时候应对疾病的时候其实有多条路选择,比如多龙由于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早发2型糖尿病,如果自暴自弃后果不堪设想,好在他选择了积极的方式,并取得非常好的结果。

在总体人群中,β细胞功能障碍是中国人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过,在相当多的糖友中体内β细胞尚未衰竭,存在一定的后备军,如果我们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早进行科学治疗,是存在糖尿病缓解的可能的,我甚至碰到2型糖尿病患病7年多后缓解的案例。

那什么叫糖尿病缓解呢?

意思就是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能重新回归到基本正常的血糖状态,目前评判的指标是在停用降糖药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6.5%且持续至少3个月。

目前多龙缓解已经达到14年,虽然离我们说的治愈糖尿病或者逆转糖尿病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如果能进入这种状态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所以值得努力。

因为长时间内不用再使用降糖药、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活质量和增强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还可以降低终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那么很多朋友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糖尿病能得到长期缓解吗?

一般来说,获得长期缓解的患者年龄更轻、肥胖、治疗前血糖升高不是很严重、胰岛素抵抗较显著、β细胞功能更好。这些都需要去医院找医生评估,具体可以量化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 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呈阴性,表示患者不存在破坏自身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

② 体重指数≥25kg/m2(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体重指数,也就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常常用BMI来表示;

③ 空腹C肽≥1.1μg/L、餐后2小时C肽≥2.5μg/L;

④ 病程(也就是糖尿病患病时间)≤5年。

促进2型糖尿病缓解需要系统的方式方法,每个人的反应性差别很大,不是说简单的节食和运动就能解决。

在当前社会,很多人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肥胖也成了百病之源,比如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心脏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胆结石、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有的人会仅仅有肥胖没有以上异常而沾沾自喜,但长期肥胖会逐渐攻破以上的某一个薄弱环节。

至于膝关节损伤和负重的关系是运动医学研究内容,康复医学、推拿科等对运动的指导也非常专业。

审核专家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我今年虚岁四十岁了,最近发觉身体越来越瘦
30岁、40岁、50岁患上糖尿病,分别会减寿多少年?
糖尿病低龄化趋势明显 “小糖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世界糖尿病日:社区药店为糖尿病健康管理助力
您好!我的女儿今年都六岁了但越来越瘦了,
我女儿今年9岁了,怎么最近越来越瘦?
医生:若是确诊糖尿病,这几物建议停止食用,有损身体健康
我今年34岁30岁身体发胖1,72米170斤健康吗
我今年48岁我的腿和屁股怎么越来越瘦
71岁大爷患糖尿病20多年,血糖却越来越稳定!原来他有4个降糖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网址: “30岁被确诊为糖尿病,如今停药14年,我越活越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