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瘦10斤”“不用动,躺着就能减肥”——这样的广告语精准切中消费者痛点。2025年8月,多家跨国药企半年报陆续披露:诺和诺德旗下的司美格鲁肽凭借超166亿美元的销售额,在上半年成功登顶“药王”;而礼来推出的“减重版替尔泊肽”同样表现惊人,半年大卖近57亿美元,增速高达223%。
当全球资本为“减肥神药”的商业神话狂欢时,“流量生意”背后的乱象也逐渐暴露。近日,有媒体报道,这两类药物都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然而,通过线上平台“秒开处方”、线下药店违规销售、社交平台药贩引流等多重漏洞,这些药物正大量流向非适应症人群。
由此引发的后果极为严重。随意购药、非适应症用药的危害,已在越来越多用药者身上显现。医学专家提醒,盲目使用此类减重处方药风险极高,很可能引发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用药者生命。自行购药用药很可能将自身置于高风险之中。
尽管《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药品信息”,但多家平台仍违规展示处方药包装;虽然规定“禁止超适应症宣传”,但虚假宣传的情况依然泛滥。更严峻的是,一些违反药品管理法的行为在监管部门“双随机”检查中屡禁不止。当处方权从医生手中转移到算法和销售员口中,医疗的专业性被彻底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对健康市场的野蛮收割。
当AI开方、数据造假成为行业潜规则,传统的人工抽查监管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破局,还需从源头抓起。首先,压实平台责任。平台不能以“技术无罪论”为由推卸公共健康责任,应当推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平台对异常购药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并将处方审核准确率纳入电商平台考核指标。其次,监管部门要打出“组合拳”,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开展专项检查,严格核查此类药物处方记录,杜绝“代开处方”“违规开方”现象;对零售药店实行管控,督促其严格分类管理,对处方药销售实施复核制度,严查销售台账与处方真实性。同时,针对线上平台的违规售药行为,应约谈网售药店,清理违规商品链接和违法广告宣传,对“熟人代购”“线上暗广”等行为重点监测,对违法者依法从严处罚,形成有力震慑。
医疗不是流量生意,健康更非消费商品。唯有让处方权回归专业、让审美回归多元、让监管回归严格,才能让药品真正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
◎邹佳贝
相关知识
亟需给减肥药销售装上“监管安全锁”
给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扣好监管锁
网售假药黑幕触目惊心 医药电商亟需加强管理
加强食品销售连锁企业监管
网红减肥药含违禁成分 微商卖假药凸显市场监管漏洞
网红减肥药含违禁成分 微商卖假药凸显市场监管漏洞
网红销售“减肥神药”竟是“毒”药?
“减肥神药”有毒仍销售上万粒
药店销售「减肥神药」,注意这些 监管部门本着用药安全性和医保基金使用合规性的要求,对司美格鲁进行严格监管。 文
减肥药开始卷价格,礼来五折销售减肥神药Zepbound小瓶装
网址: 亟需给减肥药销售装上“监管安全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