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联合国内高校科研团队,揭示了茶树中儿茶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机制,为培育更具特色、富含健康成分的茶树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是记者8月29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了解到的消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基强介绍说,茶叶中儿茶素占干重的12%以上,有延缓衰老、抗肿瘤等显著的生理活性,然而因其结构的高度极性和不稳定性,在人体内生物利用率较低。甲基化儿茶素是儿茶素通过甲基化修饰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明显高于常规儿茶素,具有抗过敏、降血压、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效,但目前催化甲基化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关键氧-甲基转移酶仍未被鉴定出来。
据了解,针对上述问题,该科研团队通过构建遗传分离群体、运用多组学技术,发掘鉴定出了两个关键酶,阐明了高甲基化儿茶素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并成功解析了两个酶的蛋白晶体结构,揭示了儿茶素甲基化所需的关键氨基酸。相关研究为茶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高甲基化儿茶素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解析茶树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记者于文静)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广东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研究进展.docx
广东:收集种质资源 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打基础
新式茶饮茶基底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宁井铭:“十三五”茶叶科技研究进展
中药炮制理论研究奠定产业化基础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培育健康亲子关系,为宝宝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茶色素提取、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pdf
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与稳定性及其品种间含量变化研究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网址: 茶树甲基化儿茶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培育特色品种奠定基础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