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孙洁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
“情绪消费”正在成为我国服务消费的一个新热点。当前,我国情绪消费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供给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粗制滥造;存在隐私和数据安全风险,一些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可能存在泄露、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的风险;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健全,情绪消费是一种跨界融合、灵活多变的新业态,其产品和服务的边界较为模糊,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新挑战。为此,要顺应情绪消费发展趋势,补齐短板弱项,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丰富消费供给。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加大对包括情绪消费在内的服务消费支持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和业态,推动情绪消费产品、内容、服务创新突破,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聚焦主要消费群体,挖掘、培育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情绪价值,更好满足消费群体情绪情感价值诉求。比如,可丰富文旅消费场景,鼓励各地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举办惠民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发展沉浸体验、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同时,加强对包括情绪消费在内的服务消费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优化政策举措,共同促进情绪消费高质量发展。
优化消费环境。通过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准入和服务标准、建立投诉预警和处置机制等手段,完善情绪消费产品规范和服务标准,营造便利、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加强服务消费监管,引导相关经营主体诚信合规经营,同时加大对相关领域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包括情绪消费在内的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消费的便利性。加强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情绪消费品牌,着力提升品质和形象。
守好安全底线。运用法律法规有效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益,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保障机制。比如,对于人工智能陪伴等产品,推动算法公开透明,防止个人数据被滥用。鼓励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升理性消费意识,增强消费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安全底线思维,注意甄别把握好情绪消费的边界,审慎选择产品和服务。此外,要引导消费者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陷入社交孤立和情绪孤立,真正实现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彦宏 整理)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知识
名家说“理”
说说健康管理师证怎么报名考试
说名解字
名医说健康
姓名与健康不得不说的关系 三才五格数理
报名攻略:成为国家健康管理师
国家健康管理师一级报名攻略
国家指定健康管理师报名机构
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逝世,代表作有《话说长江》
减肥?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网址: 名家说“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