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风险: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干预策略

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风险: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干预策略

01研究背景与方法

本项基于ChinaHEART队列的研究分析了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健康风险,研究涉及2014年至2021年来自中国31个省份的104718名有心血管病史的居民。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缺乏休闲时间身体活动、家务劳动不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体重超标。

该研究涵盖了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间,来自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年龄在35至75岁之间、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社区居民,共计104718人。其中,高社会经济地位者、中等社会经济地位者和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分别占比26.7%、34.2%和39.1%。

021.研究结果

1.1 △ 低社会经济地位风险

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女性比例较高,居住在西部农村,从事农业工作,且具有较低教育和收入水平,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研究发现,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中女性占比更高,年龄更大,他们多居住在西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工作,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在所有参与者中,分别有28.5%、35.6%和35.9%的人存在0~1个、2个和3个以上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其中,不健康饮食和休闲时间身体活动不足是最为普遍的风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中,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性更高。具体而言,在高、中、低三个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存在3种或以上不健康生活方式参与者的比例分别为26.4%、34.8%和43.3%,而仅有0~1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比例则逐渐降低。

1.2 △ 生活方式影响

不健康生活方式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更为普遍,存在三种及以上不健康生活方式者占43.3%,而健康生活方式者比例最低。在平均为期48.9个月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5010例死亡事件。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相比,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65%,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增加了95%。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与社会经济地位高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且生活方式最差(即存在3种或以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其全因死亡风险几乎增加了两倍,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增加了2.2倍。

032.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不健康生活习惯在低收入群体中导致了显著的死亡风险增加,特别是在男性和城市居民中。干预生活方式因素有可能减少健康不平等。生活方式因素在社会经济地位与死亡率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在整体研究队列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心血管死亡高风险的贡献显著,其中休闲时间身体活动不足成为关键中介因素,占比高达17.8%,其次是不健康饮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中介效应在男性和城市居民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在生活方式上的显著差异,进而导致了健康不平等的出现。针对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特别是男性和城市居民,通过干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有望缩小健康差距。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柳叶刀子刊:社会经济地位、社交活动和孤独感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pptx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策略.pptx
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卫生经济】全人健康模式与病药模式:对健康绩效的影响
职工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与干预方法.pptx
政策干预与健康效果
社交媒体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

网址: 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风险: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干预策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5982.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