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比2012年提高了3岁以上;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3年的15.0%……”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和积极进展。
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护佑百姓健康。我国实施了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目前,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区达到1052个,国家卫生乡镇达到2637个。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建立了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资源在分配和布局方面更加均衡、更加贴近百姓。92%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今年8月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经发展到2171个。90.9%的县实现了县级医院派驻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全覆盖。“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方式覆盖了2/3的乡镇卫生院。
坚持科技教育和人才一体化推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去年底,免费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达8万多人,为农村输送了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空白点”被历史性消除,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我国人口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增减分化的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将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的比例超过80%。于学军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累计超过97%的县区开展了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截至2023年,全国共建成485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区覆盖率已经达到17%。与此同时,我国逐步建立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本报记者 邓燕玲)
猜你想看
-<欢迎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