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14亿人“舌尖上的未来”!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大豆蛋白是“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供给和消费”的重要任务之一,豆奶行业被推向了国家战略的聚光灯下。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1年首份食物与营养纲要提出“发展大豆精深加工”,到2014年强调“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再到“双蛋白工程”写入《国民营养计划》,大豆蛋白始终是国家战略的关键词。
《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大豆蛋白从“传统营养”向“国民刚需”的跃升,其背后是一场关于营养、认知与产业升级的持久战。
1写入国家战略,大豆凭什么?之所以备受国家关注,是因为大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属于优质蛋白质,也是植物界唯一的“完全蛋白”。
同时,大豆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甾醇、大豆皂苷和大豆低聚糖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发布会
由专注于植物营养的豆奶品牌——豆本豆支持发布的《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显示,长期摄入全豆食品具有广泛的健康益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冠心病、乳腺癌、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豆蛋白食物可用于改善5岁以下儿童急性严重营养不良。
2豆奶出圈,认知升维与产业创新共振凭借其出色的营养价值,大豆制品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随着经济和农业发展,食物供给日益丰富,国民膳食结构和整体营养状况得到总体改善,但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负担问题逐渐凸显,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负担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众多专家学者将“增豆”作为其关注重点。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关注植物蛋白,并提出了“将豆奶纳入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动豆奶进校园、进养老机构等可行方案。
作为“国民营养科学践行者”,豆本豆为了促进豆奶营养的科学普及,推动国民膳食营养均衡,帮助消费者建立更全面的豆奶营养知识,也采取了多项举措。
例如,首创豆奶营养科普大会、发布《全民豆奶饮用指南》及《豆奶营养与人体健康》研究成果、百位营养师发起“每天两杯奶”的联合倡议以及“校园营养计划”等,并通过捐赠产品、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豆奶营养知识,加速了豆奶从“替代品”向“必需品”的转变。
百位营养师代表共同发起“每天两杯奶,豆奶和牛奶”联合倡议
同时,豆本豆以石磨破壁、原浆提纯、分子乳化、无菌锁真“四大核心工艺”为基础,不断以研发推动豆奶产业创新,在不添加的情况下,把豆奶的蛋白含量做到了4.0g/100ml,高于市面上的高端牛奶品牌。其天然0添加技术与全豆工艺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为了打破消费者对豆奶早餐场景的刻板印象,豆本豆推出系列创新产品的同时,也一直在尝试突破传统消费习惯和认知壁垒,重新定义消费场景:豆奶不是豆浆加奶粉,不是即买即喝、容易变质的袋装豆浆,而是采用先进工艺、无添加、不含防腐剂、好喝又方便的健康饮料,各场合都适用。
作为豆奶风潮引领者和植物营养的代表品牌,豆本豆以天然不添加理念,打造了“天然优质植物蛋白、天然低脂、0胆固醇,0添加”植物营养价值,构建了“豆奶=豆本豆”的品类第一消费联想。
目前,豆本豆已经推出了有机纯豆奶、有机黑豆奶、有机全豆奶、有机豆奶等一系列植物蛋白赛道的标杆产品。其中,豆本豆有机全豆奶更是凭借原料、技术,树立了豆奶3.0工业时代新标杆。而且,豆本豆还参与了《全豆豆奶及全豆豆奶饮料》团体标准制定,把豆奶产业从饮料重新升级为国民基础营养品的高度。
3结语对于豆奶行业来说,《纲要》的落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豆本豆等头部品牌,通过多维创新,不仅展现了“营养导向”的实践力,更以规模化效应带动了大豆蛋白的创新升级。
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与消费者认知的深化,相信大豆蛋白赛道将加速从“吃饱”“吃好”向“吃对”跃迁。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
相关知识
解锁 CPST与CBBS联合认证健身教练,开启健身行业新征程
“互联网+”开启现代农业全新发展模式
茶活力:健康饮品新风尚,开启活力新征程!
新能源车开启新征程,领航未来出行风尚
四部委联合发文 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
推行“新合伙人”运营机制 碧生源开启再创业新征程
李春奎:开启新征程 谱写巫山发展新篇章
劲牌养生一号深圳行,开启健康新征程
豆奶产业新机遇 《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项目启动
剑与远征启程联动bilibili
网址: 三部委联合发文,豆奶行业开启新征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