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聚焦 ADA 2025

聚焦 ADA 2025

第 85 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 2025)近日在美国风城芝加哥召开。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多项研究从血糖控制、体重管理、糖尿病缓解等不同角度探索了其更广泛的临床价值。

引人关注的是,来自中国银诺医药的研究团队围绕一款新型超长效 GLP-1RA,连续发布多项研究结果,涵盖超重/肥胖人群、药物初治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 T2DM 患者的疗效事后分析,相关数据同步发表于《Diabetes》杂志,展现了国产创新药在全球代谢疾病领域的科研实力。我们特此收集了相关研究摘要,以飨读者。

一项关于依苏帕格鲁肽 α 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2 期临床研究[1]

作者信息:包玉倩、周健、高非、邵安娜、许玉龙、王庆华、贾伟平

引言与目的:

依苏帕格鲁肽 α(以下简称:依苏帕)是一种新型人源长效 GLP-1 受体激动剂。本试验旨在评估其在超重/肥胖且经生活方式干预后体重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结果:

共入组 50 名患者(平均年龄:36.3 岁;平均 BMI:33.0 kg/m²)。依苏帕组超重/肥胖患者减重剂量 4 周减重可达 8.6 kg。依苏帕的肌脂比相比安慰剂显著增加。此外,依苏帕还可明显降低腰围。研究还观察到,依苏帕组患者的体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轻中度胃肠道反应,无提前停药、无严重不良事件或低血糖事件发生。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估表明没有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研究发现依苏帕在 5~20 mg 剂量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即其 C max(最大血药浓度)和 AUC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呈线性增长。平均半衰期(t_1/2)为 256 至 287 小时。

结论:

依苏帕在超重/肥胖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和显著的减重效果。大多数患者实验数据显示达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减重目标。依苏帕凭借其显著延长的半衰期,为降低给药频率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每两周一次的剂量递增策略给药,依苏帕不仅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疗效,还因给药周期对患者管理和患者依从性有所帮助,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和有效的体重管理选择。

一项针对药物初治 T2DM 患者在应用依苏帕格鲁肽 α 治疗后糖尿病缓解的研究[2]

作者信息:孙睿、许玉龙、王庆华、马建华

引言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依苏帕格鲁肽 α(以下简称:依苏帕)在药物初治 T2DM 患者中实现血糖稳定控制及停药后糖尿病缓解的能力。

方法:

在本次分析中,受试者完成了 52 周的依苏帕治疗,或在开放标签扩展期内从安慰剂转为接受 28 周的依苏帕治疗,并达到了稳定的血糖控制(HbA1c< 7%)。治疗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进入了一个 52 周的前瞻性、停药观察期。主要终点为根据 2021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定义的停药后 3 个月糖尿病缓解率(HbA1c< 6.5%)。采用 Kaplan-Meier(KM)分析评估停药后 1 年 HbA1c< 7% 的概率。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评估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变化。采用逻辑回归和亚组 KM 分析探讨促成糖尿病缓解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入组 29 名患者。停药后 3 个月,糖尿病缓解率为 60%。停药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维持 HbA1c< 7% 的概率分别为 58.1%(95% CI:39.0%~73.1%)和 41.4%(95% CI:24.0%~58.0%)。52 周的依苏帕治疗,显著改善了 TIR(基线:46.4%;52 周:89.1%)。停药后 TIR 水平在 3 个月时为 70.1%,6 个月时为 68.1%,12 个月时为 64.1%。达到缓解的患者基线 HbA1c相对较低、治疗前 BMI 较高。与未缓解者相比,其腰围(-3.3 cm)和餐后血糖水平的降幅更显著。停药后 HbA1c水平和 HOMA-β 评分的改善与更高的缓解概率显著相关(p=0.03 和 p= 0.05)。停药后 1 年内体重保持稳定,未出现反弹。

结论:

依苏帕在稳定控制血糖和停药后糖尿病缓解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β 细胞的功能改善是实现长期缓解的关键因素。

根据基线特征对依苏帕格鲁肽 α 单药及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 T2DM 患者中的事后分析[3]

作者信息:许玉龙、张力、周全、李益明、朱大龙、贾伟平、王庆华

引言与目的:

依苏帕格鲁肽 α(以下简称:依苏帕)是一种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本研究是对评估依苏帕单药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中的 T2DM 患者进行的事后分析,并按基线(BL)特征进行了分层。

方法:

年龄 ≥ 18 岁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为期 24 周的依苏帕 1 mg、3 mg 或安慰剂组进行单药治疗(平均基线 HbA1c:8.73% ± 0.72%)或 与二甲双胍联用(平均基线 HbA1c:8.67% ± 0.75%)。分析 HbA1c相对基线的预计变化值,并按基线特征(包括年龄、BMI、性别和 HbA1c)进行分层。

结论:

不论患者的年龄、BMI、性别和基线 HbA1c如何,依苏帕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均能实现 HbA1c的显著降低。

专家点评:李益明教授

GLP-1RA 正走向「代谢多靶管理」

2024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6 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4],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循证干预遏制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率。从宏观流行病学视角看,若维持现状,到 2050 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将攀升至 29.1%;而实施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可抑制约 50% 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并将全国患病率控制在 15% 以下[5]。鉴于 亚洲首个人源超长效 GLP-1RA 药物在超重与肥胖人群中的持续体重管理优势,其有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点。

超长效 GLP-1RA 的突破性进展,在提升用药可及性、缓解医保支付压力,构建本土创新药产业链自主性都具有战略意义。本次 ADA 发布的 3 项研究,分别从体重管理、糖尿病缓解和个体化治疗维度,系统验证了超长效制剂依苏帕格鲁肽α的科学价值与商业化潜力。

依苏帕格鲁肽 α 在超重/肥胖人群中的应用研究显示,87.5% 患者实现 ≥ 5% 体重减轻;肌脂比显著增加。这表明依苏帕格鲁肽 α 不仅帮助有效减轻体重,还能在减重过程中维持肌肉量,这对于长期的健康管理和代谢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更值得关注的是,依苏帕格鲁肽 α 在药物初治 T2DM 患者中展现出了相当可观的维持病情缓解潜力[2]。在停止使用降糖药物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能够保持血糖稳定,显示了 β 细胞功能部分恢复和代谢稳态重建的可能性[2]。目前,GLP-1RA 类药物尚无系统评估停药后缓解的数据,而这项研究正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未来糖尿病长期管理提供了崭新思路。

此外, 依苏帕格鲁肽 α 在 T2DM 患者中呈现超长半衰期(约 204 h),在超重/肥胖人群中更呈现超长半衰期(256 至 287 h),可支持每两周一次的给药方案[6]。这在依从性和用药便利性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患者管理。目前双周给药方案的相关开发和验证正稳步推进,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实用价值。

总之,这 3 项临床研究从体重管理效率、糖尿病缓解率到给药便利性,都与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及患者需求高度契合。不仅为「体重管理行动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案支持,也在糖尿病治疗范式上开辟了新的路径。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本土研发力量正快速融入全球代谢性疾病治疗的创新体系,力图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李益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康复协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糖尿病杂志》和《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学》副主编、《harrisen 内分泌学》共同主译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神经内分泌疾病诊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肥胖胰岛素抵抗

▲上下▼

GLP-1 调研: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靳玉玲

内容审核:陈晓慧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fsubaglutide Alfa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A Phase 2 Study,Diabetes 2024;74(Supplement_1):738-P,Published: 20 June 2025

[2]. Diabetes Remission in Drug-Naï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 after Efsubaglutide Alfa Treatment,Diabetes 2024; 74 (Supplement_ 1) :740-P, Published: 20 June 2025

[3]. Post Hoc Analysis of Efsubaglutide Alfa Monotherapy and Combined Therapy with Metformin in T2D Patients by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Diabetes 2024; 74 (Supplement_1) :739-P,Published: 20 June 2025

[5]. Zhou YC, Liu JM, Zhao ZP, Zhou MG, Ng M.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revalence and non-fatal burdens of diabet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23 with projections of prevalence to 2050. Mil Med Res. 2025;12(1):28.

[6]. 伊苏帕格鲁肽 α 说明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聚焦 ADA 2025
#聚焦2025服贸会...
聚焦OCC 2025-共同探索临床血脂管理与中国原研PCSK9降脂药发展
重磅更新!2025 ADA糖尿病护理标准解读
2024 ADA 盛会直击: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的紧密联系
聚焦科技
【聚焦
2024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一文解读,专家带你划重点!
卫健聚焦
聚焦标准

网址: 聚焦 ADA 2025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