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身气功八段锦(高阶版详细介绍)

健身气功八段锦(高阶版详细介绍)

序 2024年一个和我同年的亲戚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离开了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变得越发丰富 也变得没有了规律 同时在过度使用我们的身体 一些不良习惯和职业习惯导致一些问题 与我而言肩颈问题特别严重 八段锦可以改善很多身体问题 疾病不一定非要去治疗 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多吃蔬菜也有很多好处 牙齿会特别好 肉的酸性物质特别多 会影响牙齿

2025年我把时间调整到早上6点练习八段锦 目前这个规律保持了三天 也深度的思考了八段锦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从以前的信息去做深度的拓展并与时代接轨 在深度思考的同时也和deepseek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在网上找了一个自己认为最为标准的动作配合呼吸和口诀 下面从形、气、意三个方面对八段锦进行阐述

形 形(外在动作) 定义:指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关节活动等外在肢体表现。 作用:通过特定动作导引气血运行,刺激经络,调整骨骼肌肉系统,是“气”与“意”的载体。 关键点:动作需符合“松、柔、缓、圆”的原则,避免僵硬用力。

预备式

头向上顶 目视前方 舌抵上颚 下颌微收 面部放松 嘴唇轻闭 沉肩坠肘 手指微绷 含胸拔背 屈膝敛臀 松腰坐胯 提肛收腹 左脚开步 与肩同宽 膝盖微屈 掌抱腹前 脚趾抓地

要点:

掌抱腹前:手背换到手掌,抱在腹前,这个细节可以锻炼手腕关节

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手指微绷 交叉腹前 中线上台 舌抵上颚 脚趾抓地 伸膝伸髋 抬至胸前 翻掌上托 眼睛上看 头颅上抬 手臂打直 目视手背 头颅回正 下颌微收 两臂上托 手臂缓落 放松舌手脚 提肛收腹 屈髋屈膝 掌抱腹前

要点:眼睛要看手背,之后头要回正,拉伸的时候要有所停留,这样拉伸才更有效果 三焦: 定义:五脏六腑连接的网络,水液代谢的通道 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分为:上、中、下,它们各自的形态为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浸泡发酵),下焦如渎(渠) 上焦连接的器官:心、肺 中焦连接的器官:脾、胃、肝 小焦点连接的器官:肾、膀胱、大小肠 因此第一式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中医理论:气机升降来疏通水道 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肌肉、韧带、软组织提高关节灵活性 防治肩部疾病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重心右(左)移 手指微绷 搭腕上抬 左(右)脚开步 略宽于肩 右(左)手握拳 左(右)手八字 右(左)手后拉 左(右)手外推 开弓姿势 沉肩坠肘 眼观左(右)手 屈髋屈膝 蹲成马步 脚跟外撑 (吸气)舌抵上颚 五趾抓地 提肛收腹 双手成掌 重心右(左)移 双手画弧收腿 两手抱于腹前 并步直立

要点: 拉弓动作是沉肩坠肘 马步是脚跟外撑不是外八字

作用: 展肩扩胸 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输血 同时调节手太阴 肺经等经脉之气 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 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 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 并有利于矫正驼背 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 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两腿伸直 左(右)掌上托 左(右)臂外旋 掌心向上 掌尖向右(左) 右(左)掌下移 右(左)臂内旋 掌心向下 掌尖向前

要点: 掌尖的位置容易被忽视

作用: 牽拉腹腔 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 可以刺激位于胸斜部的相关经络 以及背部输血 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 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 小肌肉得到了锻炼 从而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还锻炼了腕关节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头向上顶 挺膝伸直 重心升起 两臂伸直 手腕内旋 掌心朝后 掌尖朝下 目视前方 两臂缓缓慢拾至斜下方45度方向 手腕外旋 掌心朝前 展肩阔胸 目视前方 头左(右)后方旋转 两臂外旋 目视左(右)斜后方 掌心向外 头眼朝后 停留片刻 头眼回正 两臂内旋 缓缓画弧 按于髋旁 掌尖向前 掌心向下 膝盖微屈

要点: 回正的掌尖的位置容易被忽视,容易掌尖相对, 正确的方式是掌尖向前 转头不转体

作用: 五劳: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 七伤:息、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 扩张牵拉胸腔腹腔诸脏腑 往后瞧的转头动作 可以刺激颈部大椎穴 以及背部五脏六腑输穴 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重心左移 右脚向右开步站立 两掌上托至头上方 肘关节微屈 指尖相对 目视前方 两腿屈膝 半蹲马步 两臂两侧下落 两张扶于膝关节上 重心向上稍升起 重心右移 上体向右侧倾 俯身目视右脚面 重心左移 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 目视右脚跟 重心右移成马步 头向后摇 上体立起 下壳微收 目视前方

要点: 马步下蹲要收髋敛臀 上体中正 摇转时脖颈与尾履对拉伸长

作用: 心火:心热火旺的病症 属阳热内盛的病机 两腿下蹲摆动尾履可刺激脊柱督脉等 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 从而达到舒筋泻热的目的 有助于去除心火 在摇头摆尾过程中 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曲环转及回旋 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 腰腹及臀骨部肌群参与收缩 增加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挺膝直立 两掌指尖向前 两臂向前向上举起 肘关节伸直 掌心向前 目视前方 两臂屈肘 两掌下按于胸前 掌心向下 指尖相对 两臂外旋 两掌心向上 两掌掌指顺腋下后叉 两掌心向内 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 上体前俯 沿腿后向下摩运 经脚两侧置于脚面 抬头目视前下方 动作略停 两掌沿地面前伸 用手臂带动上体立起 两臂肘关节伸直上举 掌心向前

要点: 膝关节伸直 手臂带动上体立起

作用: 通过大幅度前屈后伸 可刺激脊柱 督脉以及阳关、委中等穴 有助于防治生殖 泌尿系统的一些慢性病 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

第七式 攥拳怒目增气力

重心右移 左脚向左开步 半蹲马步 两掌握拳于腰侧 大拇指在内 拳眼朝上 目视前方 左拳向前冲出 于肩同高 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 左臂内旋 左拳变掌 虎口向下 目视左掌 左臂外悬 肘关节微屈 同时左掌内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固 大拇指在内 目视左拳 左拳屈肘回收至腰侧

要点: 冲拳时怒目圆睁 脚趾抓地 拧腰瞬间力达全面

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筋肝开窍于目 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 使肝血充盈 肝气疏泄 两腿下蹲 脚趾抓地 双手攥拳旋腕 强力抓握 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脉 长期锻炼可使全身肌肉结实有力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脚跟提起 头上顶动作稍停 目视前方 两脚跟下落 轻震地面

要点: 上提时脚趾抓地 两腿并拢 百会穴上顶 沉肩舒臂 周身放松

作用: 脚十指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 调节相应脏腑功能 同时颠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 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 阴阳平衡 颠足而立可发展小腿后群肌力 拉长足底肌肉韧带 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落地震动 可轻度刺激下肢 及脊柱各关节内外结构 并使全身的肌肉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收式

两臂内旋 向两侧摆起 两手掌交叠于小腹 两臂自然下落 两掌轻贴于大腿外侧 全身放松 目视前方

这里还有几个动作要领需单独拿出来说,上边说得不是很清楚:

1、舌抵上腭 运用时间段:整个过程保持舌抵上颚的状态 动作要领:“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协调状态,舌尖应自然轻触上颚(位置在上齿龈后方,约“龈交穴”附近) 作用:可以连接任督二脉,固守精气,减少唾液流失,提升专注力。

2、提肛收腹

运用时间段: 动作阶段 呼吸节奏 提肛状态 身体状态 蓄力/升举 吸气 轻提(30%-50%力度) 核心收紧,气机上提 发力/伸展 呼气 加强提肛(60%-70%) 力量传导,稳定重心 放松/下沉 呼气 完全放松 气沉丹田,肌肉松而不懈

动作要领: 提肛的核心是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类似“憋住大便”或“中断小便”时的动作),而非臀部或腹部肌肉。

作用:提肛通过刺激会阴穴(任督二脉交汇处),调和阴阳,固摄元气。

3、五趾抓地

运用时间段: 动作阶段 呼吸节奏 抓地状态 身体状态 升举 吸气 可稍抓地,帮助气机上提 脚趾抓地配合足跟微抬 蓄力/发力/伸展

呼气 抓地力量增加 力量传导,稳定重心 放松/下沉 呼气 脚趾保持自然触地 气沉丹田,肌肉松而不懈

动作要领: 五趾轻微内扣、足弓微提即可

作用:增强下肢稳定、激发足部气血循环和辅助气机下沉。

气(呼吸与内气) 定义:既指呼吸的节奏(外气),也指中医理论中“内气”(生命能量)的流动。 作用:呼吸调节氧气代谢与能量供应;内气运行则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 关键点:呼吸需与动作自然配合,逐步过渡到“深、细、匀、长”的腹式呼吸。

八段锦呼吸方式: 逆腹式呼吸 动作要领:吸气腹部内收,呼气腹部膨胀。 作用:逆腹式呼吸则通过改变腹腔容积,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逆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气息,增强内脏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基本规律: 开吸合呼:肢体展开(如扩胸、上举)时吸气,收缩回收(如抱球、下落)时呼气。 起吸落呼:身体上升(如踮脚、起身)时吸气,下降(如落脚、俯身)时呼气。 蓄吸发呼:蓄力准备时吸气(如收拳),发力动作时呼气(如出拳)。

意(意念与专注) 定义:练习时的精神专注与意念引导,包括“观想”“内视”等心理活动。 作用:通过意念调控气血运行方向,增强动作与呼吸的协调性,实现身心合一。 关键点:意念需“若有若无”,不可过度执着,避免紧张。

比如意守丹田 把心专注在丹田处 丹田在脐下三寸之处,在脐后肾前,由脊椎保护 跟着引导词做相应的观想 想象该处温暖或有一团气 意念应“似守非守” 初期可能无气感,坚持练习后逐渐出现温热、跳动等感应,属正常现象。

形,气,意应该如何结合

形气意合一,融入观想 呼吸深长细匀,意念引导内气流动(如想象热流沿经络运行),动作如行云流水。 例如“摇头摆尾去心火”:俯身呼气时,意念导引心火下沉至涌泉穴;起身吸气时,想象肾水上升至命门。

具体结合技巧 以形引气:通过动作方向引导“气”的运行。 例:双手从腹前上托至头顶(动作向上),配合吸气,意念想象清气从丹田升至头顶。

以息调意:通过呼吸节奏稳定意念。 例:呼气时默念“松”,帮助排除杂念,专注当下动作。

以意驭形:用意念微调动作细节,提升精准度。 例:做“背后七颠”时,意念集中于脚趾抓地,增强足底稳定性。

示范 “两手攀足固肾腰” 形:俯身双手下按至足背,脊柱逐节弯曲。 气:俯身时缓缓呼气,气沉命门;起身时吸气,气沿督脉上升。 意:想象双手如水中捞月,命门穴发热,肾气充盈。 “攒拳怒目增气力” 形:出拳发力,怒目圆睁,足趾抓地。 气:收拳蓄力时吸气聚于丹田,出拳时短促呼气,气达拳端。 意:意念如拳锋穿透障碍物,同时保持下颌微收,避免颈部紧张。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ppt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与推广
怎样练好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作用与功效
健身气功八段锦运动指南
健身气功·八段锦推出官方版演练视频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健康教育】健身气功八段锦

网址: 健身气功八段锦(高阶版详细介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