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是从出生到3岁的阶段,这个时期是人生中形体变化最快的时期。有学者统计,2岁左右孩子的身长大约相当于成人时的50%。这个阶段的骨骼发育受到全身性因素的影响,如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异常均可使得骨骼的生长明显改变。
一些疾病,如黏多糖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特殊类型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也在这个阶段可能对患儿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骨骼发育的影响,这个阶段应当是最理想的治疗骨科各类疾病的时期。
例如,对于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在3岁以下的患儿无论是采用麻醉下手法复位、石膏制动方式还是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方式总体上都会取得较理想的治疗结果,其性质是属于重建性手术。即使儿童在这个阶段发生骨折,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而且依靠较小龄儿童所具备的强大的再塑形能力。
因此,对于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特征和治疗方案,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关注和合理干预,以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1]公维斌等主编,创伤骨科常见病诊断与处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
相关知识
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骨骼发育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骨骼发育
幼儿骨骼主要的特征
婴儿骨骼发育
【骨骼发育】婴儿骨骼发育
婴幼儿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骨骼发育】骨骼发育异常
怎样促进幼儿骨骼的发育
婴幼儿骨的生长发育方式
网址: 婴幼儿期骨骼发育的特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