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别名长安、镐京,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西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
西安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也是中华黄酒的发源地之一,据传西安市鄠邑区,是隋唐时期的官酿黄酒基地,主要以糯米黄酒、黍米黄酒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西安黄酒,演变成了糯米黄酒为主的黄酒格局。
今天的关中地区的糯米种植面积比较少,因此西安的糯米黄酒,主要以南方地区的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属于半甜型和甜型黄酒,
但是西安黄酒,色泽透亮,口感醇厚,酒香浓郁,清爽宜人,值得来西安的游客朋友品鉴。
西安黄酒,有两部分构成:西安黄酒和关中事酒。
一,关中事酒:
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黄酒,因常用于红白喜事、节庆等场合而得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中事酒,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周礼·天官·酒正》记载的“三酒”之首(事酒、昔酒、清酒),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中也曾提及,足见其千年传承。
关中的米酒叫事酒,特别是西安市农村的事酒,是用米饭发酵而成,或者用专用的酒曲发酵而成。
汤汁稀薄,喝的时候以前是加点糖精,酸甜可口,有一定的酒精度,是红白喜事过年过节的必备饮品。
关中事酒,最早雏形是米酒,和醪糟非常相似,但和市面上卖的那种稠稠的黄桂稠酒不同。
关中事酒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技艺以其独特的酿造方法和醇厚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
二,西安黄酒:
关中地区在古代,稻米种植面积比较广阔,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边的长安、户县、周至等地。
西安黄酒,特别是关陇贵族黄酒,据传为隋唐时期关陇贵族集团的御用黄酒,主要以糯米、黍米为主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口感极好,在北魏、隋唐、两宋时期,就和绍兴黄酒,形成了“北有关陇,南有绍兴”的中国黄酒格局。
今天的西安黄酒,以秦岭山脉、横断山脉周围的天然水源为酿造用水,使用秦岭南侧的优质糯米、小麦为原料,通过传统独特的酿造工艺制曲、酿制,再经多年陈藏而成。
《礼记.月令篇》里记载的古遗六法,分别为: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兼用六物,无有差忒。
古遗六法,是中华黄酒酿造最早的文字记载,意思是:原料要好、酒曲要香、水要甘甜、酿酒器具要精良、浸米要干净、火候要适宜。
古遗六法,是关陇贵族黄酒的标准流程,传承中华黄酒的制作技艺和酿造流程,发扬我们华夏文明的血脉和文化。
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酒,就是黄酒,包括关陇黄酒、关陇贵族黄酒。
从养生角度上来说,西安黄酒、关陇黄酒、关陇贵族黄酒,最大的功效就是:行气活血,所以它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病,能够降血压、降血脂。
西安黄酒,就是关陇黄酒、关陇贵族黄酒,源自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结合几千年的酿酒经验的沉淀,通过传统独特的酿造工艺制曲、酿制,再经多年陈藏而成。
关陇黄酒,也叫关陇贵族黄酒,具有酒色清亮、温和醇香,清晰透明,甘甜适口,味道鲜美、酒香浓郁及入口柔绵、甘美、味微苦而回甘的特点。
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