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麽乜”传承人黄桂珍:匠心制作 传承民族文化

“麽乜”传承人黄桂珍:匠心制作 传承民族文化

    百色新闻网实习生 符庆琰 莫萧仟 通讯员 杨证练

  在红城百色,“中华街”是条老街道。这条老街记录着这片社区林林总总的故事。清晨起床锻炼的老人、早起上学的孩子、傍晚开着车赶回家的市民,平凡的场景勾勒出一副和谐的画卷。在这条老街上,住着右江“麽乜”手工艺传承人——黄桂珍。她在自家一楼门面开设了“五妹‘麽乜’手工作坊”,8月2日,笔者来到黄桂珍家中,探寻这项曾经被人们遗忘了半个世纪的民间手工艺。

黄桂珍给党员同志培训。

学员积极向黄桂珍提问。

    重拾初心,扬壮族文化

    据传承人黄桂珍介绍,“麽乜”,原是端午时节用于安生镇惊、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物。相传是为了纪念右江流域的壮族勇士伯皇找回龙珠,让太阳重现光芒,此后百姓生活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传说。麽乜内放入的艾草、菖蒲、菊花等草药具有安神定气等作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桂珍在一档电视节目上看到,杭州的一座祠堂排满了人,仅仅是为了一枚祈愿平安的香囊,而这样受人追捧的香囊仅仅是简单缝制的三角形香囊。黄桂珍觉得,自己从母亲那学来的传承了有近百年历史的精致“麽乜”香囊并不比祈愿香囊差。她意识到,要重拾香囊制作,让更多的人认识百色的“麽乜”香囊,让人们重新了解壮族“麽乜”的制作工艺。

    2009年的一天,百城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在家门口制作麽乜的黄桂珍,工作人员停下了脚步,询问黄桂珍手中可爱精致的物什名为何物。黄桂珍向来人解释之后,工作人员立即决定帮助黄桂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端午节,黄桂珍制作的“麽乜”在大码头展出,引起了百色市民的关注,“麽乜”那小巧可爱的模样深受人们喜欢。2010年,右江“麽乜”文化被列入右江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录;2011年,被列入百色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被列入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母女传承,择一艺坚守

    黄桂珍回忆,年幼时起,她便与母亲学习制作“麽乜”。“最初制作的布料是普通的彩色绸布,麽乜中放入的艾草等其他草药也不能保存很久。”黄桂珍说道。如何扩大“麽乜”流传范围,引起年轻人的注意,让这一门手艺永久流传下去。

 

黄桂珍指导学员制作“麽乜”。

    思来想去,黄桂珍最终找到了一个办法。她决定不再采用以往自己采摘的艾草制作“麽乜”,而是选定由医药部门经过安全处理的艾草,既能保证安全,也不再担心成品保存问题。“麽乜”中的檀香还特地从台湾进货,坚持买到高品质的原料。“以前的麽乜是没有眼睛和鼻子的,现在我给它加上鼻子、眼睛、头发,现在设计的样子更受年轻人喜爱。”黄桂珍说,她现在对麽乜制作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具有壮族特色的织锦布料,还添加刺绣元素等。现在,黄桂珍制作了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麽乜,小个的做成钥匙挂饰、包包挂饰、发簪、笔筒等,大个一些的制成家居、汽车内的摆设产品。

    黄桂珍的女儿林坚,目前也在店面里帮忙制作“麽乜”,笔者在交流中了解到,林坚学习“麽乜”已经有5年时间,已经制作了数千个“麽乜”成品,有大有小,形态和图案各异。笔者仔细观察发现,竟然看不出麽乜成品的走线痕迹。“让你看到麽乜走线就说明我做的作品不成功了。”林坚笑着说,以前林坚对“麽乜”的制作并不感兴趣,但她看到母亲渐渐老了,仍为“麽乜”传承事业忙碌着,林坚的心里燃起了一团火。她告诉自己,要担起了手艺传承的重任。“做‘麽乜’特别费眼力,有时候一天只能做5个成品,这几年来自己的视力也越来越不好了,但是还要坚持做下去!”林坚说到。

 

市民向黄桂珍女儿了解“麽乜”制作过程。

    黄桂珍开办“五妹‘麽乜’手工作坊”得到市文化局、非遗中心、统战部的大力赞扬,“上级部门给了2万元的资金扶持。”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黄桂珍更加坚定了继续制作、传承“麽乜”手工艺的信心。2012~2015年,黄桂珍制作的“麽乜”获得了广西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的金奖、第五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传统手工创新成果奖”,一系列作品还被收录到《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工艺美术作品》。

市民争相与精美的“麽乜”合影。

    经过黄桂珍的创新加工,现在“麽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麽乜”正在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而努力。黄桂珍制作的“麽乜”价格在38元到1800元不等,有了经济收益,黄桂珍就能购买更多的材料,将“麽乜”手工艺制作传承给后人。

  “虽然我是‘麽乜’传承人,但是‘麽乜’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它。”黄桂珍说。

相关知识

以匠心传承民族味道,用传统美食引领健康新风尚
民族味:舌尖上的文化传承与味蕾盛宴
德昂族酸茶:传承传统工艺的文化瑰宝
西安黄桂稠酒:历史起源与文化传承
红曲黄酒:传统工艺与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究
谷医堂制膏大师蒋孟良:秉承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匠心熬好膏
德昂族民间茶俗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德昂族传统文化“活态传承”薪火相传
文化传承

网址: “麽乜”传承人黄桂珍:匠心制作 传承民族文化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3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