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区运营减肥打卡,从0到1教你如何变现

社区运营减肥打卡,从0到1教你如何变现

单月变现6万块,社群运营真的有那么暴力吗?这个数据是在我一个朋友手里拿到的。他就是通过做健身打卡这种运营模式把用户承接到私域,完成变现。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社群运营的关键点在哪里?有很多朋友社群这块做不好,要么做着做着就死掉了,要么就维持一两个月的时间。但人家做的比较成功的社群,能够一直维持很强的生命力。主要是在于它的主题性是否集中。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一群人在这个群里面是否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做同一件事,如果说社群太分散的话,那一定会做不下去。举个例子,有的社群为了活跃气氛,一般都搞一些娱乐话题或者是其他的主题,大家热情一过,基本上群也就冷下来了。所以我们之前一直强调要有一个意见领袖做社群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价值

1. 操作流程

那这个社群应该怎么做?我们了解了社群的定义,接下来就可以上手了。像他这种健身打卡的模式,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当下的环境中,大家都为了追求美。一说到减肥都会蜂拥而至。所以里面是有大量的机会和搞头的。整个的流程也特别简单,当社群建立起来后,你报名费收个198。然后强制用户每天在里面打卡,打卡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把你运动的数据和运动的过程拍照上传。只要能够把整个流程坚持下来,不缺勤的话,那这个报名费其实可以全部退给你的。算是对于你自律的一种奖励。但是如果说在整个的训练过程中你缺勤一天,或者是中途没有打,这个报名费就不会退了。要知道其实很多人是没有办法通过自身的约束来得到自律的。所以他们会利用这种形式来约束自己锻炼。

2. 变现来源

关于做这种社区运营,它的变现来源就是从这些缺勤缺卡的人身上来的。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就是30天的一个打卡周期,全勤的打卡率一般都不会超过50%。像我朋友,他那个社群现在每个月的参与人数大概是500多人左右,也就是说光报名费就能够收10万多块。那算下来就是这个打卡率不到50%,一个月能够赚到65,000左右。并且大家可以想一下,他在整个的过程中也没有做什么事情,就是作为一个组织者。比起那些在外面搞培训和讲课的人来说,这个模式既健康又简单好上手。你要是搞培训讲课的话,万一别人在里面学不好,或者是一个个的反对意见。很多问题联合起来就会对你有很多的负面评价。售后也会有很多的难题。但是只要是靠打卡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只要你把主题给设置好,然后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儿,还能够在同行者身上学到很多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激励自己,跟大家一起去完成这个目标。

3. 流量来源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流量来源。因为项目做这种社群,最开始肯定是拉不到人的。需要一些初始流量来做驱动。这里给大家推荐3种办法

第一个是利用各种平台在里面抓流量,操作过程也非常的简单,就是每天上传自己跑步和健身的视频。给用户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感觉。然后视频的最后给大家一个结果。可以做成 vlog 的形式,也可以做成一个过程记录。每天瘦一点点,循序渐进,这样一个月下来过后,用户看到你的效果非常的明显,就会推动他们来主动联系你。并且这一部分人吸引过来后,他的复购性也是非常强的。因为一旦30天坚持下来以后,会发现自己确实瘦了,但是这个过程一旦停止,体重又会重新反弹回来。所以他对这个项目的依赖性也很强。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平台上发布图文。8自己的跑步过程以及自律的过程。或者是自己的饮食这一块是如何做的?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减脂餐,他们的热量大概有多少,全部都可以算出来,直观的展示给用户。只要有人私信来问,你就可以引导他们进群。

最后一种办法就是进一些同城的群,什么相约跑步这种类似的。大家在群里聊天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做推广。要求他们一起进群打卡。

刚刚也提到了,其实这套打法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复利性非常的强。可能有的朋友会好奇,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要传授给他们一些方法。其实说这些都没有用,因为要论技巧,肥胖人群,每一个人都是佼佼者,他们太明白怎么能够瘦下来的。但是只知道方法是没有用的,他们缺的是自律的这个行动很少有人把它落地到执行。

好,关于减肥打卡社群运营模式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以上所有内容已经给大家整理好了脑图。另外还补充了一些做社群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到后台私信我,免费领取,下期见。

相关知识

如何从 0 到 1 构建一个500人的减肥社群?
如何通过锻炼打卡实现健身目标?
如何科学减肥?打造健康瘦身社区
趣味运动+健康打卡 社区健康宣教“接地气”
减肥误区 教你如何正确减肥
“减肥训练营+社群运营”,500人社群转化90%
美梦成真!加入减肥打卡群,一起变身辣妈!
营养师教你如何减肥
薄荷网: 变现减肥社区
运动健身账号,如何实现涨粉变现双丰收?

网址: 社区运营减肥打卡,从0到1教你如何变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9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