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人说丨原生家庭和家庭互动模式对孩子成长影响有多大?

学人说丨原生家庭和家庭互动模式对孩子成长影响有多大?

图片

撰文:夏梦雅

责编:钱岳

1

家庭关系结构

说到家庭互动,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想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并认为每个人从原生家庭习得的家庭互动模式很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对个人和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这种观点源于家庭系统理论(family systems theory)对病理家庭结构和功能案例的总结,并在家庭治疗实践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些从病理家庭咨询个案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在大量的家庭样本中被科学地实证,以及这些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非病理)家庭的日常互动中。基于此,在我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提出了基本理论构想, 包括八种可能适用于一般家庭的关系结构以及它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动态组合;并且,我们将这种理论构想在一个由144个双亲家庭组成的样本中进行初步验证。

家庭系统理论强调,每个家庭是由相互依存的子系统(例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共同组合而成的(Cox & Paley,1997;Munichin,1985)。这些家庭关系的整体亲密程度和相对亲密模式为家庭系统的整体运作及其成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Minuchin,1974)。从整体亲密程度看,一种家庭关系结构是凝聚型(cohesive)。在这种结构里,所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包括父母和亲子互动)都是亲密和谐的。另一种结构是离散型(disengaged)。在这种结构里,所有的家庭成员基本很少有互动,大部分时间都是各干各的。

从相对亲密程度看,在凝聚型和离散型这两种极端结构之间还有另外六种家庭关系结构,它们在三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有着各自不同的排列组合。其中有三种结构是以某一个成员为家庭情感的纽带而另外两个成员之间关系疏远,包括以孩子为中心(adolescent-centered),以母亲为中心(mother-centered),和以父亲为中心(father-centered)的关系结构。例如在以孩子为中心的结构中,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很亲密,但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却很疏远。另外三种结构是在三个家庭成员中有两个成员的关系非常亲密而另外一个人比较孤立,包括母子联盟(mother-adolescent coalition),父子联盟(father-adolescent coalition),和夫妻联盟(mother-father coalition)。例如母子联盟结构就很像我们平时说的丧偶式养娃,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密但是爸爸就游离在家庭组织之外。以上是我们从基于家庭治疗理论延伸开来提出的八种可能出现在一般家庭中的家庭关系结构。

图片

尽管家庭关系结构和动态都和家庭系统的功能息息相关,但目前为止,很少有人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家庭关系结构是如何一天天变化的。我们认为有的家庭可能有着非常稳定的结构,而在另一些家庭中,成员关系的结构可能每天都在变化。例如有的家庭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关系和谐的,只有偶尔压力大或有突发情况的时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着轻微的波动(Olson,2000)。而有一些家庭可能在母子联盟、父子联盟、甚至夫妻联盟之间相互切换(Buchanan & Waizenhofer,2001),另一些家庭可能会在各种不同的关系结构中随机切换。

那么,在一般家庭中是否存在我们提出的八种家庭关系结构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能的动态组合?这些不同的家庭动态组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有什么影响呢?

图片

2

研究方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在美国宾州收取了144个双亲家庭的纵向追踪数据,其中包括青少年和他/她的一位家长在连续21天中报告的家庭生活相处数据以及6个月之后报告的个人适应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对家庭互动的主观感受对其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我们主要采用了青少年每天报告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以及父母关系的亲密度来研究这些家庭的日常关系结构、关系结构的动态组合、以及不同动态组合对青少年6个月之后的幸福感的影响。

在我们收集的家庭样本中,有83%是原配(亲生)家庭,17%是离异(再婚)家庭。孩子的年龄在14到16岁之间,61%为女孩。大部分家庭的成员是白人(90%),中等以上学历(97%高中毕业及以上),及在中产阶级(家庭收入中位数在$70,000到$90,000之间)。我们采用了多水平潜在轮廓分析(Multilevel Latent Profile Analysis)。这种统计方法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可以处理嵌套在家庭中的日常数据的分析方法。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三个问题。

图片

3

研究问题及发现

问题1. 在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不同的家庭关系结构?

回答:这个样本呈现了六种不同的日常家庭关系结构,其中有五种与我们提出的理论假设相一致,包括凝聚型(cohesive),以母亲为中心型(mother-centered),以孩子为中心型(adolescent-centered),母子联盟型(mother-adolescent coalition),离散型(disengaged)。此外,还有一种新的结构:平均型(average; 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密度均在中等水平)。

问题2. 在不同的家庭中,这些家庭关系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动态组合?

回答:在这些家庭的日常互动中,我们发现了五种不同的动态组合。包括稳定凝聚(stable cohesive),稳定离散(stable disengaged),稳定母子联盟(stable mother-adolescent coalition),稳定平均(stable average),以及可变组合(variable;主要在母子联盟型、平均型、凝聚型之间变化)。

问题3. 这些不同的家庭动态组合对青少年半年后的个人适应有什么影响?

回答:半年之后,稳定离散和稳定母子联盟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焦虑和抑郁。而在稳定凝聚和可变组合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有积极情绪,对生活感到满意和有目标感。

总的来说,我们提出的在一般家庭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关系结构大部分得到了证实,而且他们的日常动态组合既有很稳定的也有变动很大的。相对来说,家庭互动的关系结构是否健康(大部分时间而言)比关系结构是否稳定对青少年今后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初步的实证研究,有两点需要说明:

1.    这个研究结论是基于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小样本家庭所得出的,对于结论的可重复性以及是否能推广到中国文化下的家庭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    这个研究侧重于青少年对各个家庭关系亲密度的主观感受。不同家庭成员对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感知,同时家庭关系还有除了亲密度以外的指标(例如,冲突)。而这些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

4

结语

这是家庭研究领域内第一个探讨一般日常生活中各种家庭关系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组合的实证研究。这篇文章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对家庭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上,我们基于传统的家庭系统理论,具体提出了各种可能出现在一般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关系结构,并强调了关系动态也是家庭功能的一个重要维度。方法上,我们展示了如何创新性地采用前沿分析方法的组合(家庭日常数据嵌套于纵向追踪数据+多水平潜在轮廓分析)来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非线性的家庭系统过程。

这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文章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在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贡献,同时也因为它对我们日常家庭生活与孩子成长的启示。第一,结论虽然表明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哪怕是在那些稳定组合的家庭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天微小的积极改变或许就可以慢慢调整家庭的互动模式和氛围。第二,并不是只有每天都和谐开心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变动组合的家庭,虽然有些时候他们只是在平均水平,或者是在被认为是不太健康的互动模式(例如母子联盟)里,这些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依然具有相当好的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并不需要为了孩子的成长太过于焦虑。只要家庭不是长期处于极度不健康的互动模式(例如家庭成员一直没有互动,或者爸爸从来不参与家庭生活),孩子都有足够的韧性来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Xia, M., Bray, B. C., & Fosco, G. M. (2022). Triadic family structures and their day‐to‐day dynamics from an adolescent perspective: A multilevel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Family process, 61(3), 1341-1357.

Xia, M. (2019). Mother-Father-Adolescent Triadic Relationship Dynamic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Adolescen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djust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Cox, M. J., & Paley, B. (1997). Families as system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8, 243-267.

Minuchin, P. (1985).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vocations from the field of family therapy. Child development, 56, 289-302.

Minuchin, S. (1974). 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lson, D. H. (2000).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2, 144-167.

Buchanan, C. M., & Waizenhofer, R. (2001). The impact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on adolescent children: Considerations of family systems and family structure. In A. Booth, A. Crouter, & M. Clements (Eds.), Couples in conflict (pp. 149-160).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图片

夏梦雅

阿拉巴马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制版编辑:杨楠      

相关知识

优化家庭互动模式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健康成长影响的案例研究》的
家庭关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浅谈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doc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多动症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理念.pptx

网址: 学人说丨原生家庭和家庭互动模式对孩子成长影响有多大? https://m.trfsz.com/newsview20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