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非常需要细致耐心、专业技巧的医护工作,是医护工作的重难点工作之一,也备受广大新生儿家属的高度关注。因为新生儿群体的特殊性,新生儿刚出生不久,身体娇嫩,体质虚弱,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差,极易感染黄疸、腹泻、肺炎、脐部感染、臀红等病症,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常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风险事件。俗语说,“生而容易养儿难”,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宝宝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怀和细心的照顾,这样才能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护理工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广大新生儿护理人员来说,要充分清楚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要求,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巧与专业能力,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升新生儿护理的质量。对于新生儿的家长老说,也需要掌握足够的护理知识,这样才能给予宝宝更好的呵护。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新生儿?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婴儿刚刚离开母体,在生理上有很多特点,为了更好地护理新生儿,必须先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皮肤呈现粉红色,一般出生3-4天后,会有生理性黄疸,这时候皮肤会稍微呈现出黄色。黄疸数值会在短期内波动,一周前后为黄疸值高峰,大概2周后就会自行消失。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毛细血管丰富,对于外部环境的防御力较差,容易损伤或受到细菌感染,发声脓胞疮、疖子等。与成人相比,由于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其呼吸较快,可以达到40-80次/min,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这些都属于正常,但是如果出现新生儿面色苍白或青紫,这些就是非正常现象,需要尽快就医。新生儿体温波动较大,其原因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控制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功能没有发育完全,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因此一定要通过室内体温调节来让新生儿感觉更为舒适。新生儿的体重变化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到的,刚出生的婴儿平均体重是3千克,在出生2-4天内,由于大小便、皮肤水分排泄等原因,体重会下降,下降率为出生体重的3%-9%,约200克左右,这种下降是暂时性的,随着新生儿对于环境的适应,其体重会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并进入上升通道。新生儿的喂养与其胃容量息息相关,新生儿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最初只能容纳不超过30ML流食,再加上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很容易出现溢奶现象。新生儿的排便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般来说,新生儿会在出生10h内排出粪便,此时的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第二天或第三天排便呈黄黑混杂的过渡色,第四天就应该变成正常新生儿的黄色粪便。一般来说,新生儿由于以母乳或人工奶粉喂养为主,每天排尿达到4-5次,一周内每天可以达到10次左右。
二、新生儿护理到底有哪些安全风险?
在了解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后,我们就来探讨下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生儿护理到底有哪些安全风险?临床上,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基本上是由于新生儿病症较多且较为复杂所致,新生儿突发的疾病有高烧痉挛、呼吸困难、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差、黄疸等。一旦新生儿护理人员没有按照新生儿护理相关制度和规范来进行,新生儿护理的风险系数就会升高。再加上新生儿之间的体质差距也明显存在差异,面对一些突发性的病症,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新生儿护理人员绝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在评估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风险之前,要结合护理所处的阶段来进行精准评估。通常新生儿护理可以分为护理第一阶段、护理第二阶段。在护理第一阶段,新生儿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更为常见的是实施常规护理,譬如体位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这对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基本功”有非常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护理技巧,还要耐心、细心、专心;在护理第二阶段,除了继续要做好护理第一阶段要做好的工作外,还要对在护理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更要有针对性地对潜在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新生儿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特别要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在护理的时候要做好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就要第一时间详细汇报给主治医生,这就需要新生儿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新生儿常见的病症非常了解,能第一时间作出科学合理的处理。
三、专业护理人员如何防范新生儿护理安全风险?
一个孩子的降生,牵动着一个家庭所有人的心,也是全家人的希望。护理人员是医院最前线,与新生儿接触最频繁时间最常的工作者,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呵护娇嫩的新生儿,将护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第一,要最大化提升新生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生儿护理人员想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儿护理的安全风险,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切实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是新生儿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和防范应对护理安全风险的核心。为此,新生儿护理人员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让自己的综合素养有显著的提高,对主治医生的嘱咐要严格执行,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新生儿的体征状态和病情变化,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这样在接下来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既减少护理安全风险系数,又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让新生儿家属满意,有利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增强亲和力,加强医患之间的双向交流。新生儿护理人员主要面对是新生儿以及新生儿的家属,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亲和力显得格外重要。通常,新生儿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其家属往往非常心急和不安,格外在意新生儿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他们希望给新生儿最好的照顾,如果家属感觉新生儿护理人员护理不到位,就会指责,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引发双方的纠纷,毕竟新生儿护理是很专业的工作,患儿家属不一定能理解新生儿护理人员的专业举动,要是新生儿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跟患儿家属说明护理情况或病症,或者护理人员将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这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就需要医患双方加强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新生儿护理人员才能放心地去开展专业护理工作,而不会因家属不理解或强行干涉影响了护理的成效,这也确保了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安全,大大降低了护理安全的风险,可见,良好沟通是消除医患双方误解的前提,也是防范与应对新生儿护理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第三,规范护理流程和完善护理文书。新生儿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要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护理文书,这是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基础,这样新生儿护理人员才能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操作。这也是近年来各大医院大力规范护理流程和完善护理文书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流程和护理文书的规范、完善,新生儿护理人员工作更加事半功倍,按流程办事,自然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此外,需要广大新生儿护理人员谨记的一点是,虽然规范护理流程和完善护理文书十分重要,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文书或流程,毕竟新生儿突发病症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病症,这时就需要新生儿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科学决策,不能再死板地按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否则会耽误患儿的治疗和护理的最佳时机。
四、父母如何更好地护理新生儿,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除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展,其主力军还是依靠父母来开展,他们必须要掌握各种护理知识,这样才能给宝宝更好的呵护,有效规避各种护理风险。
第一,要给新生儿保暖。由于新生儿体温受室温影响较大,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室温调节,新生儿居室的适宜温度是18-24℃,湿度为50-60%,冬季一定要强调保暖,维持新生儿体温,夏季温度不宜过高,不能穿过厚的衣服,包裹太多的被子,否则会引起新生儿发热。
第二,要给新生儿适度喂养。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新生儿的喂奶时间还次数都以婴儿需要为准,坚持适度喂养原则。如果达到以下两点,就表示喂养的较为健康:新生儿体重每周可以增长150g及以上;新生儿每周排尿6-8次以上,尿液呈无色或者淡黄色。每次喂奶结束后,一定要注意拍嗝,帮助新生儿排出胃部多余的气体,减少呛奶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升,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让一些新手父母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其实,这种惊慌大可不必,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没有危害的高胆红血素血症,一般是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发生,持续的时间是3周到三个月。即使新生儿有母乳性黄疸,只要精神和吃奶正常,无其他疾病表现,完全不需要特别的医学处理,更没有必要停止母乳喂养。
第三,做好防护,预防各种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有各种亲友前来探访,其实新生儿期,应该尽量减少各种亲友探望,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感染,让母婴可以充分休息。
第四,皮肤护理格外重要。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因此对于新生儿的皮肤护理,也是父母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新生儿出生时护理人员会用毛巾和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小时后就可以每天洗澡,住院时,洗澡一般由护理人员完成,居家时,父母给孩子洗澡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和动作,及时保暖,防止孩子体热丢失。孩子的尿布和纸尿裤等必须勤换,防止发生“红屁股”现象。
第五,做好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时脐带残端没有脱落,一定要做好防护,必须要确保脐部的干燥,每天可以用酒精或者碘伏清洁和消毒脐带残端和周围的皮肤。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3-7天脐带残端就会自动脱落,脱落后依然要做好脐部清洁和消毒工作。如果脱落后脐部依然渗血严重,父母可以再次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做好局部消毒并重新结扎。
如果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在出生十天后还不脱落,这时候家长就要高度重视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时,因为脐带残端不脱落就意味着可能存在脐部感染,一定要加强护理,必要时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开药,指导护理要点:脐部如果有粘液,护理时要用酒精棉签擦拭;如果有肉芽组织,可以用硝酸银灼烧局部;如果出现化脓感染,必须要用双氧水和酒精消毒。
此外,新生儿父母还要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进行必要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这些都有可以有效较低宝宝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
综上,新生儿格外脆弱,他们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并对身边环境极其敏感,再加上新生儿没有自主表达能力、自理能力,他们非常依赖于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所以,新生儿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新生儿医护人员要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随时随地重点关注护理工作中的隐患点和风险源,尽可能避免护理工作出现不必要的差错,给广大新生儿提供更加舒适和温馨的关怀照顾,帮助新生儿茁壮成长,也让每位产妇及其家属感到更加满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桐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方英)
相关知识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
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docx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
新生儿的安全防护知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安全护理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常见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对策.doc
婴儿安全护理知识与防范.docx
网址: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风险以及防护对策中安在线 https://m.trfsz.com/newsview23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