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妇科病”,你脑海里浮现会什么内容?
这些,光是想想就觉得是一场灾难。。。。。。
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年龄增长、雌性激素分泌减少......重重压力下,健康脆弱不堪——各种妇科炎症、乳腺疾病、恶性肿瘤、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纷纷袭来,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真是有苦难言,难以羞言,烦不胜烦!
很多女性患了妇科疾病后首选的就是去看西医,认为西医能快捷、安全地解决问题。其实,中医妇科才是久负盛名,尤其对许多应用西药难以收效的妇科疾病疗效颇佳。
早在商、周时期,中医妇科就有了萌芽。从甲骨文卜辞中已经发现,商代已有关于难产等产孕病的记载。
《黄帝内经》提出了妇科基本理论,涵盖经、胎、产、妇科杂病。
至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哪些妇科疾病更适合看中医呢?
1、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治疗月经不调,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它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等方面辨证治疗,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有不少妇科病,中医均从调理月经入手,月经一调,诸疾皆愈。
2、痛经症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用中药治疗调理,疗效比较明显。
3、妇科各种炎症
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具体包括女性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等各种炎症,迁延不愈,让人备受困扰。
抗生素对于女性急性炎症的治疗作用毋庸置疑,但其弊端也不可小觑。合理使用抗生素,再积极配合中药,能预防很多炎症的迁延和反复发作,对慢性炎症效果更好。
4、卵巢早衰症
卵巢早衰症,是目前妇产科学界的难题,患者需要一直服用女性激素。
由于影响生育,很多年轻女性痛不欲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
中医中药治疗,依赖人体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通过药物调理,能让早衰的卵巢恢复生机。
5、不育不孕症
凡是生育年龄的妇女,在未避孕的情况下,婚后2年以上未怀孕者,或分娩、流产3年以上不孕者,均称为“不孕症”。
中医治疗不孕症经验丰富,只要患者无严重的生理缺陷,用中药治疗调理,一般都可获效。
6、习惯性流产症
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目前逐年上升。很多研究表明,各种因素,尤其是免疫因素造成的局部微血管循环障碍是反复流产的基本病理改变,所以越来越多的抗凝、脱敏治疗出现在西医的保胎方案中。
中医自古就有健脾益肾、补益气血、活血化淤的安胎方药。经过多年验证,效果很好。
7、各种产后病
产后病,是指胎儿娩出后至产褥期间所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俗称“月子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褥感染、产后盗汗、产后头痛、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尿频、产后尿潴留、产后尿失禁、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少乳、产后抑郁等。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与健康,而且使产妇不能正常哺乳。
对产后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运用中药合理对症下药,对于确保产妇和宝宝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症、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症、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病。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可以通过B超、核磁直观地看到。 但有些女性在手术切除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症、内膜异位后,没过半年发现又长了新的。其原因在于,手术仅仅祛除了病灶,而患病根源依然存在,这时就需要中医活血化瘀、行气消症,同时进行调理,取得满满的效果。
9、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近年很常见。西医根据症状、检查结果等“表象”进行治疗,而中医则通过对患者整体的认识、判断、分析,找到关键病因,触动“机关”,让患者自身恢复运转。
10、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炎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疾病,既不是肿瘤,也不属于炎症。
从组织学表现看: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症有多种类型,如单纯性小叶增生(占乳腺增生症的大部分),只要注意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就可能逐渐缓解。若乳腺小叶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且呈现重度异形,则为癌前期病变(占极少部分),配合中医积极治疗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11、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妇女阴道不正常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称“崩漏”,认为多由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虚血瘀所致。中医辩证施治,方法独到,效果卓著。
12、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阴道口。
中医称为“阴挺”、“阴脱”等。本病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最好,且无痛苦。
13、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50岁左右时,常出现经期紊乱、潮热盗汗、头晕心悸、失眠怔忡、情绪不稳等一系列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认为这一症候群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变化过程,通常使用雌激素和镇静剂治疗,效果有限。
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有病难诊,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检查诊断后又无器质性疾病时,宜看中医。如有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账、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口渴、烦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时更适合看中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