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2023生态环保综述丨守护绿水青山描绘生态画卷

2023生态环保综述丨守护绿水青山描绘生态画卷

​​登高望远,渭水穿城而过,绿水成荫,水面波波荡漾。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治理,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片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7,同比改善4.1%;PM2.5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5%。特别是3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以来,改善幅度在全省10个地市排名第一。

——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8.9%,6个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核与辐射、固危废、噪声等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建成咸阳市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全省首家环境DNA实验室。生态环境问题“随手拍”小程序受理群众举报3456起,兑付8批奖励资金近5万元。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一心,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效应。2023年,全市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盯目标、强举措、补短板、抓落实,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立体改善。

生态环保政治责任牢固
 

我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明确目标任务,坚持精准导向,组建4组5专班,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调度会等会议50多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市委书记围绕重点工作每月分析研判、市长围绕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双周调度、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围绕推动具体措施落实每周调度”的工作机制。

图片

印发空气质量改善进位年度进位方案和五年方案,扎实开展15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75311机制,每日会商研判,全天数据值守,5个专班、第三方机构常态化督导检查,督政查企、督事查人。制定出台约谈、镇办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办法等制度文件,对10个县市区、20个镇办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实施约谈问责,全市各级的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全面夯实。

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
 

聚焦“企煤车尘燃”标本兼治、系统施策,下硬茬治理大气污染,全力推动大气治理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分类治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方式、法治手段并举,搬迁改造市主城区及周边橡胶企业41户、铸造企业15户。完成212家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升级改造,新增B级及以上企业16家,全省最多。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燃气锅炉低氮深度治理,累计完成65台。建成工业涂装和汽修喷涂两个“绿岛”中心,推动污染集中治理,产业集约发展。

强力减煤,全市规上非电企业煤炭消费总量339.66万吨,同比下降21.79%。南八县全域和北五县城镇周边划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洁净煤销售网点全部退出。出台农村清洁取暖“1+9”一揽子配套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将5.6万户自改户纳入补贴,优化补贴方式,从“先用后补”调整为“先补后用”,市财政额外拿出7400万元,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清洁取暖设备使用率高的县、镇以奖代补,在25个重点镇办面向70岁以上使用土炕取暖的老人,免费安装“水暖炕”。创新开展“6个一”宣传,市县镇村四级包联督导,进村入户开展“三讲三查三清”行动,确保清洁取暖政策落地落实。

图片

综合控车,推行渣土“阳光运输”,持续开展违规拉运整治,市城区建成“绿波带”8条,增建智能限高架14个,扩大市主城区柴油货车禁限行范围。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213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国一非移机械全部淘汰清零。对400辆国五以下重型柴油货车加装OBD设备,实现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市城区新增新能源渣土车、商混车共计213辆,公交车、公户出租车基本实现电动化。

精细抑尘,建立市扬尘办统一监管,住建、城管、交通、工信分工负责的“1+4”监管体系。严格建设工地“红黄绿”牌管理,共对511个工地挂红黄牌,对68个工地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公开曝光问题突出工地20个,行政处罚1939万元,落实“一案双罚”制度,发现1个工地“6个100%”落实不到位,扣缴属地财政20万元,已扣缴7640万元。市区两级先后购置新能源环卫车234辆,实现市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定期开展道路积尘负荷监测。深化扬尘“大排查、大治理”行动,排查整治问题1.7万余个,投入2278万元,高标准整治市城区裸露地块65处。

全域禁燃,注重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全市列支1亿元补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入1553万元开展秸秆清运处置。建成乾县30MW生物质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加大生物质利用力度。严格露天焚烧量化考核,对管控不力的5个镇办的22名党员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并实行财政扣缴政策,火点同比明显减少。

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
 

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严格“管理治水”,落实“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治理实施方案,紧盯枯水期、汛期等特殊时段,加大水环境质量精准管控,探索建立河流断面水质管控机制,全年就国省市控三级断面开展断面水质监督性监测360次,日常巡查653次。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建设5座生态流量监测水文站,印发《咸阳市泔河、冶峪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夯实生态流量监管基础工作。

图片

通过方案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覆盖,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巩固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完成渭河干流、泾河干流咸阳段的排污口排查工作,排查入河排污口73个,其中渭河干流43个、泾河干流30个。全面完成渭河干流、泾河干流咸阳段的排污口溯源,溯源比例为100%,整治完成比例83%,溯源整治完成比例均超额完成部省要求任务。全市2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68公里,溢流现象基本消除。
 

图片

净土保卫战走深走实
 

坚持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全防全治。完成129宗重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土壤源头管控项目入选全国重大工程。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8%,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91%。

图片

累计治理64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9处国家级黑臭水体。完善垃圾四分类体系,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确定3家危废集中收集试点单位,纳入试点小微企业用户2211家,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2项国家试点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表扬。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全面

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相统一,交办、整改、核查、销号全流程管理。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158个,整改完成145个,其余问题按时序推进,1439个信访件全部办结。制定印发省大气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整改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3个典型案例取得阶段性整改成效,其余督察反馈问题均按时限要求有序推进整改。

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检查、排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181人次,办理一般行政处罚236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累计检查全市重点监管对象企业414家、一般监管对象1195家,印发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免予处罚企业23家。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环境安全隐患企业3833家,整改环境隐患问题612个,举办2023年油品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全市2023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图片

生态环保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不断创新网格化监管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与基层社会治理“双网融合”,赋予全市1.04万名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在主城区及周边25个重点镇办配备212名专职网格员,形成面上以社会综治网格员宣讲排查、重点区域以专职网格员监督巡查的监管格局。

图片

推进信息化建设,557家企业完成用电监管设备安装,144家大型用车企业安装门禁系统。强化执法震慑,开展“利剑治污”行动,立案114件处罚776.4万元,行政拘留11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曝光四批21起典型案例,倒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图片

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举办2023年“6·5”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暨“联防联控 群策群力 守护蓝天”攻坚行动,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推广环境问题随手拍小程序,加大有奖举报力度,我市“推行环境问题随手拍,以小程序助力大环保”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图片

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我市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相关知识

齐抓共管保护生态 倾心呵护绿水青山——鹤壁市水土保持治理成效见闻
乌当区:生态创新 绿色健康
用画笔守护环境健康——环境健康杯主题绘画指南
华润环保发布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生态守护,与绿色发展永续同行
广东深圳:保护生态,携手共进
寒山社区:“党建+健康”,共绘健康社区“新画卷”
绿水青山间的轻盈步履——浙江低碳旅游探索之旅
强省会丨绿地环保:坚持科技创新 助力打造生态中国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哪些景物
生态环保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网址: 2023生态环保综述丨守护绿水青山描绘生态画卷 https://m.trfsz.com/newsview27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