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素补充剂的选择与使用赤B国祥第一部分营养素补充剂的概念、种类及要求一、概念营养素补充剂是在正常膳食之外所增加的一类以补充膳食不足或特别需要 的制品,亦称膳食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追求健康意识的 增强,既希望通过有如食品强化剂那样防止营养缺乏病的发生,又希望通过摄取非传统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从而防止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 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营养素补充剂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食 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174号)的相关规定,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健功能而不以提
2、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具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二、要求、种类和用量营养素补充剂是应用特殊设计的产品作为载体并以单位剂量的形式来承载 营养素,每一分剂量或每一份补充剂都是为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素设计的,可以迅速地提高目标人群的营养状况。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法律规定,营养素补充剂纳入到保健食品中管理, 必须 符合下列要求:(一)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应当符合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 ,见表1。(二)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表2)中的物品可作为营养素补充剂 的原料来源;从食物的可食部分提取的维生素
3、和矿物质,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 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三)辅料应当仅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并且 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四)适宜人群为成人的,具维生素、矿物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当符合 维 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的规定;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 18岁以下人群 的,具维生素、矿物质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该种营养素推荐摄入 量的1/32/3水平,推荐摄入量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 (2013版)(简称中国居民 DRIs)。(五)产品每日推荐摄入的总量应当较小,其主要形式为片剂、胶囊、
4、颗粒 剂或口服液。颗粒剂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 20克,口服液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 30 毫升。表1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名称最低量最高量钙,Ca250mg庆1000mg庆镁,Mg100mg庆300mg庆钾,K600mg庆1200mg庆铁,Fe5mg/天20mg/天锌,Zn5mg/天20mg/天硒,Se15 n g/ 大100仙g/天铭,Cr3+15 n g/ 大150g/ 天铜,Cu0.5mg/天1.5mg/天钮,Mn1.0 mg / 天3.0 mg /天钥,Mo20 n g/ 天60 n g/ 天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加B 一胡萝卜素)250 a gRE庆800 p gRE庆B一胡萝
5、卜素1.5mg/天5.0mg/天(合成)7.5mg/天(天然)维生素D, VitD1.5 n g/天10 n g/ 大维生素E, VitE(以a 生育酚当量计)5mg a-TE/天150mg TE/天维生素K, VitK20 n g/ 天100仙g/天维生素Bi, VitB 10.5mg/天20mg/天维生素B2, VitB 20.5mg/天20mg/天维生素PP烟酸5mg/天15mg/天烟酰胺5mg/天50mg/天维生素R, VitB 60.5mg/天10mg/天叶酸100仙g/天400 1i g/ 天维生素 B12, VitB 121 n g/天10 n g/ 大泛酸2mg/天20mg/天
6、胆碱150mg庆1500mg庆生物素10 n g/ 大100仙g/天维生素C, VitC30mg/天500mg庆注:本表根据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 号)制定。营养素补充剂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 174号)中的营养素补充剂种类和用量按照年龄划分为 0.51岁、14岁、4 7岁、711岁、1114岁、1418岁、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乳母、成人 等11个组别分别列出(该规定的附件1)。表2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营养素中文名称钙醋酸钙、碳酸钙、酪蛋白钙(酪肮钙)、氯化钙、柠檬酸钙、柠檬 酸苹果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苹果酸钙、磷酸
7、氢钙 (二代磷酸 钙)、磷酸二氢钙(一代磷酸钙)、磷酸钙(正磷酸钙)、硫酸钙、抗坏 血酸钙、甘油磷酸钙镁碳酸镁、氯化镁、柠檬酸镁、葡稳糖酸镁、乳酸镁、磷酸氢镁、 磷酸镁、甘油磷酸镁钾碳酸钾、磷酸氢二钾、氯化钾、柠檬酸钾、葡稳糖酸钾、乳酸钾、 硫酸钾、甘油磷酸钾钮硫酸钻、葡萄糖酸钮、氯化钮、柠檬酸钻、甘油磷酸钮钥铝酸俊、铝酸钠铁柠檬酸铁俊、氯化铁、柠檬酸铁、碳酸亚铁、柠檬酸亚铁、富马 酸业铁、葡锢糖酸业铁、硫酸业铁、乳酸业铁、血红素铁(铁吓咻)、 氯化高铁血红素、琥珀酸亚铁、焦磷酸铁(正磷酸铁)锌醋酸锌、碳酸锌、氯化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硫 酸锌、氧化锌硒硒化卡拉胶、半胱氨酸硒、富硒
8、啤酒酵母、硒酸钠、亚硒酸钠、 硒代甲硫氨酸铭三氯化铭、烟酸铭、叱噬甲酸铭、铭酵母铜碳酸铜、柠檬酸铜、葡萄糖酸铜、硫酸铜维生素A全反式视黄醇、维生素 A醋酸酯、维生素A棕植1酸酯、B 一胡 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D2 (麦角钙化醇)、维生素 D3 (胆钙化醇)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硝酸硫胺素维生素B核更素、核更素一5 一磷酸钠维生素B6盐酸叱哆醇、5一磷酸叱哆醇维生素B2:鼠钻胺素、羟钻胺素烟酸烟酸(尼克酸)、烟酰胺叶酸蝶酰谷氨酸(叶酸)生物素D-生物素胆碱氯化胆碱、酒石酸氢胆碱维生素CL一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一6棕植1酸盐、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 钾、抗坏血酸钠维生素K维生素K1(叶绿配、植物甲茶酿
9、)、甲茶酿维生素K2泛酸泛酸、泛酸钙、D泛醇、D泛酸钠、D泛酸钙维生素ED a 一生育酚、DL_- a 一生育酚、DL_- a 一生育酚醋酸酯、混 合生育酚、天然维生素 E (Da生育酚醋酸酯)、天然维生素E(Da 生育酚琥珀酸酯)注:本表根据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制定,营养素补充剂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174号)中的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 (该规定的附件2)、营养素补 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婴幼儿类)(该规定的附件3)中的营养素补充剂 化合物的名单有所变化。第二部分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现状及作用一、营养素补充剂的
10、使用现状人们使用营养素补充剂通常出于两种目的:一部分入是进行疾病管理,另一部分人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则为了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服用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儿童和育龄妇女, 营养补充剂在减少营养素缺乏方面起到了公认的重要作用。二、营养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双重作用(一)营养素补充剂的保健作用对于现今越来越多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来说,营养素补充剂不失为一种有效 的调节方法。如人们大量吃快餐,同时又缺乏锻炼,肥胖问题将日益严重。严格 实施减肥方案的人由于过度控制饮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不足,建议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当食用强化叶酸的食物
11、,或在食用 富含叶酸盐食物的同时额外摄入叶酸补充剂,以降低胎儿出现某些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危险性。在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特别需要增加营养素的摄取,必要时可借 助营养素补充剂。某些人存在营养吸收不良等健康问题:如肝脏疾病可能影响食欲,或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排出;手术可能提高对某些营养素的需求量; 一些药物如抗酸剂、抗生素、缓泻剂和利尿剂等干扰营养素的吸收。这些人应当考虑使用营养素补充剂。(二)营养素补充剂毒性的不确定性.剂量的影响必需营养素有两方面的危险性,即摄入不足而引起营养素缺乏症与摄入过量 而产生毒性。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研讨这个问题, 如国际化学品安全项目正在进 行有关人体微量元素危险性评
12、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常规食物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程序包括通过详细的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评价 毒性特征,确定“无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水平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 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level , LOAEL),以及通过适当的“安全系数”或“不确定系数”导出每日容 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 ADI)。但这不能简单地用于一般的营养素 安全性评价。营养素损害效应的发生可由于摄入过少或摄入过多引起,一个完整的危险性分析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的损害效应都考
13、虑进去。止匕外,在一定量范围内摄入微量元素为保持健康所必需,如果微量元素毒性实验对 NOAE所用的不确定 因子太大,按这个标准摄入可能会导致微量元素缺乏。为与传统ADI相区别,美国和欧共体都提供了可供选 择的术语,建议使用 “可耐受 的最高 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 UL)。因此,对营养素来说,需要两个参 考摄入量,一个低值,如每日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dietary allowance , RDA) 或者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 , RFD),用于定义营养素缺乏发生率较低的营养 素摄入量;还有一个 UL,用于定义营养素过量
14、但造成的损害效应发生率较低的 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毒性的发生率取决于营养缺乏综合征的特点,即毒性效应的特征和剂 量一反应关系曲线的分离程度。在营养素补充剂的危险性评价中,应注意到 RDA 或其他类似的推荐摄入量与引起损害效应的最小摄入量之间的剂量间距。有些营养素缺乏和造成毒性的剂量之间的范围可能很宽,如抗坏血酸;但有些也可能比 较窄,如锌,且这个范围在不同的亚人群中可能不完全相同。.人群试验资料的缺乏不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安全性评价提出了另一个难题,如铜和锌, VitB 6 VitB12和叶酸,而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将这些相关评价联系起来。因为实 验动物对营养素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与人不同,人群
15、资料对营养素的安全性评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数据准确、覆盖范围广的人群资料是最有价值的资料,在 UL的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避免使用过大的安全系数。然而过量摄人造 成损害效应的人群资料很少,即使有这样的资料也往往是急性或短期暴露资料。 临床上关于高剂量治疗或者滥用补充剂引发副作用的人群资料主观性强,统计效能比较差。对于那些个体和人群营养素需求量与预计的可耐受摄入水平差值很小 的情况,急需可行的替代方法来有效地评估其安全性。.营养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用 RDM NOAE简单表示。如叶酸,美国国家 科学院制订的UL不是依据叶酸的毒性,而是以大剂量摄入叶酸可能掩盖VitB 1
16、2的缺乏为依据,因为叶酸能改善VitB 12缺乏的血液症状,但对于其神经系统症状 则不能改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也将造成营养素需求和毒 性的差异。鉴于这种情况.RD刚按照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划分。而常规毒性 评价除之基于体重外、并不以此划分。因为毒性和缺乏两种情况危险性的严重程 度和可逆性是不同的,尚需要对简单的危险性概率曲线进行加权,以便给严重的 不可逆的损害效应和轻微、可逆的损害效应赋予恰当的概率值。 此外,还需要考 虑不同亚人群以及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危险性 /敏感性,与RDA-样,不同亚人 群的UL也可能不同。营养素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下所示:钙:可能提高磷、维生素
17、A和D的吸收;可能降低钾、钠、镁的吸收;可能 促进镁和维生素C的代谢钾:可能提高磷、钠和维生素D的吸收;可能降低镁的吸收;可能促进镁的 代谢铁:可能提高维生素 C的吸收;可能降低磷、锌、铜和维生素 R的吸收; 可能促进钙、铜和维生素B12、B、B2的代谢.药物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服用药物可能会对营养素的吸收率和吸收度有相当大的影响, 营养素和药物 的相互作用与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相关,这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 义,在临床上,药物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引起急性 或慢性的药物毒性,也可能降低营养素的功效,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给予考虑。营养素可能通过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
18、的吸收,改变吸收部位的pH,影响胃动力,肠道转运,粘膜的吸收和内脏的血流。营养物也可能会与药物竞争首过代 谢,肠道菌群也会影响药物代谢。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吸收,排泄,肝脏毒性,降 低摄取,抑制酶活性等方式改变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第三部分选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原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都需要营养素,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毒性研究历史 较长,对机体健康作用也较清楚。不同人群,不同生命时期对营养素需要量则不 完全一样。从各种营养素功能的发现历史来看,总体来说都是在机体出现营养素 缺乏症后给以补充获得恢复,才能肯定其需要。所以过去制定营养素需要量都是 以防治缺乏病为目的。1955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我国居民每
19、日膳食中营 养素供给量,以此为标准指导居民从膳食中提供足够的各种营养素,随着我国 经济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患病率明显上升,研究表明,某些营养素与上述各种慢性病有关联, 建议在膳食 标准之外,补充某些营养素,可能对防治某些慢性病有益。但是营养素也是把双刃剑,如果摄入量过大,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根据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国营养学会于 2000年制定了膳食营养素参 考摄入量,其目的除了考虑营养素缺乏外,也要预防营养素摄入过多时的害处。 它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 摄入量。最后一项是2000年新增加的,
20、是指每人每天从膳食、饮水以及营养素 补充剂、强化剂等各方面某种营养素摄入总和不该超过的量,如果超过则有可能 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也不是越多越好, 需要适 量。现在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也保持了同样的 理念。人体每天营养素的获得主要来自膳食, 所以一日三餐要计划好,根据中国营 养学会提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自己的膳食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素需要。 只有膳食无法满足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时,才考虑选用营养素补充剂。消费者要 选用营养素补充剂应遵循下列原则:先要计划好自己的膳食搭配,一日三餐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果每日各营养素摄入量已达到推荐标准,就
21、不需要额外补充;当机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或膳食中营养素摄入达不到推荐量标准(如米、面、菜加工过精以及烹调过程使食物中某些营养素丢失或者老年人因消 化吸收等生理功能减退等原因),需要补充某些营养素时,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 么,缺多少补多少;购买的营养素补充剂,应为国家审批通过的;详细阅读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说明书会注明配方、功效成分、补充量以 及服用方法、适宜人群等,并有禁示语,应按说明书选择适宜的产品;价格不一定越贵越好;不能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做标准来衡量营养素补充剂的剂量;营养素补充剂不能代替治疗药物。第四部分 常见的营养素补充剂一、维生素维生素也称维他
22、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由波兰人丰克命名的, 称它们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 V让amin (维他命),也称维生素。维生 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 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具重要作用。 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须经常由 日常膳食供给。维生素只有在其结构完整时才能发挥其功效,由于其容易被热、 光和化学作用破坏,因此在烹调和加工时需要小心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 个大家族。现阶段发现的有几十种,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
23、于记忆,按维生素 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 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蛋白质三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 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对 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 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人体的生化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 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
24、酶 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 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 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有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 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 (一种 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 C除灵长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 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 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
25、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和水溶性,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后者包才S维生素B族、维生素C、生物素、叶酸、烟酰胺、 泛酸。维生素在被机体吸收、转运、储存和分泌的时候其溶解性是一个重要的决 定因素,脂溶性维生素被吸收进机体的淋巴系统并被蛋白载体转运,可以储存和累积在脂肪组织中。而水溶性维生素通常被直接吸收进血液系统以供使用,多余部分则被排泄掉而不会被储存。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很多,归纳为分为摄入的减少以及需要的增加。前者 包括食物品种过于单一造成维生素摄入不全、或烹调加工不当造成维生素流失或 破坏;还有因为患腹泻或肝胆疾病而影响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或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26、而影响肠道菌群的合成,如维生素 K;或因为维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而影响维生素本身的吸收。后者包括:高分解代谢患者、妊娠期妇女、儿 童、驾驶员与从事高温作业以及特殊化工作业等特殊工种的人群等。但是维生素并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补充过多会随人体尿液排出体外,不仅 造成浪费而且加重肾脏负担;另外某些维生素补充过多,如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 加重肝脏负担,维生素C摄入过多会引起溶血、结石、腹泻。所以若长期大量使 用维生素类营养素补充剂,结果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中毒。(一)维生素A.基本知识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属脂溶性维生素,它储存于肝脏中,主要用来提高视 力并且增强免疫
27、系统功能。维生素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这是最初维生素 A的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 B-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 为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维生素A在体内的作用主要包括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 的治疗;能够维持上皮组织和免疫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所以维生素 A缺乏,能导致机体暗适 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及眼干燥症,黏膜、上皮改变,儿童生长发育受阻,味觉、 嗅觉减弱,食欲下降等。.维生素A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些药物不能与维生素A同时服用:(1)维生素A与氢氧化铝同服,可使小肠上段胆酸减少,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2)维生素
28、A与香豆素或甫满二酮衍生物同服,可导致凝血酶原降低。(3)维生素A与考来烯胺、矿物油、新霉素、硫糖铝同服,能干扰维生素 A的吸收。(4)维生素A与维生素E合用时,可促进维生素A吸收,增加肝内存储量, 加速利用和降低毒性,但大量服用维生素 E可耗尽维生素A在体内的贮存。(5)与含有大量镁、钙的药物合用,易引起高血镁、高钙血症。(二)维生素B族.基本知识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它们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能在体内储存, 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过量的都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每日都必须要补 充;二是他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相互制约,维生素 B族是个庞大 的家族,这些家族成员必须同时发挥
29、作用,这种现象叫维生素 B族共融现象。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i (硫胺素)、维生素B2 (核黄素)、维生素B3 (烟酸)、 维生素B5 (泛酸)、维生素B6 (叱哆醇、叱哆醛)、维生素氏(生物素)、维生素 B9 (叶酸)、维生素Bi2 (总称钻胺素)、维生素H (生物素)、胆酸。.维生素B族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人们在患有一些疾病的同时往往会同时服用维生素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是,一些药物是不能与维生素 B同时服用的,见表3.表3维生素B族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种类影响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水杨酸钠、巴比妥类、 枸檬酸钠等碱性药物同用可引起分解。 可使阿司匹林分解,增加对胃的
30、刺 激,合用时应间隔23小时。维生素B2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应用吩曝嗪、二环类抗抑郁药、丙磺舒等, 维生素B2应加大用量。维生素B4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且注射时需要溶于2ml磷酸二钠缓冲液中,缓慢注射。维生素R与维生素B12合用,可促进其吸收;与异烟肥合用,可预防其中枢兴 奋及周围神经炎;与青霉胺、环丝氨酸等合用,可预防具可能导致的维生 素R缺之;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减弱后者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 甚至加重 其症状;减弱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作用。维生素B12应避免与氯霉素合用,否则可抵消维生素B2具有的造血功能;体外实验发现,维生素C可破坏维生素B120同时给药或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 C 时,可
31、使维生素 B12血浓度降低;氨基糖甘类抗生素、对氨基水杨酸、苯 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抗惊厥药及秋水仙碱等可减少维生素B12从肠道的吸收;考来烯胺可结合维生素 B12减少其吸收。叶酸(维 京R)与树脂类药物或纤维酸类药物合用可增加疗效;与胆汁酸络合剂或苯 氧酸类合用可提高疗效;与胴乙噬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合用, 本药扩张 血管作用增强,并可弓1起直立性低血压;与他汀类药合用具有潜在横纹肌 溶解的危险。烟酸与牛奶同服或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腹部不适症状,服药前 30分钟给予 阿司匹林可减少烟酸扩血管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异烟肌可阻止烟酸与辅 酶I结合而致烟酸缺乏。(三)维生素C.基本知识维生素C又称
32、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 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 递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管关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 用,并参与解毒功能,还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含有维生素C的制剂用于补充营养及治疗维生素 C缺乏症、齿龈月中胀、齿龈出血,以及用于各 种急、慢性传染病或者其他疾病以增强抵抗力, 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的辅助 治疗,也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使用的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过量服用每日14克,可引起恶心、腹泻、呕吐、皮疹、10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盐酸盐与
33、尿酸盐排除增多、 大量静脉注射可导致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 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克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2)维生素C在碱性环境中易破坏,不宜与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 等配伍。(3)大量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宜逐渐减停药。(4)可破坏食物中维生素Bi和维生素B12,与食物中的铜、锌离子络合,阻 碍其吸收,从而可能产生维生素 B和维生素B2,或铜、锌缺乏症状。(5)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维生素 C能增强阿司匹林、巴比妥类、利尿 药、铁制剂的作用;可减弱阿托品、奎尼丁、肝素、华法林、苯丙胺的作用;与 磺胺类及对氨基水杨酸合用形成结晶尿,造成
34、肾脏损伤;巴比妥类、阿司匹林、 四环素、液状石蜡、磺胺类、口服避孕药减弱维生素 C的作用。(四)维生素D.基本知识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一类由固醇衍生而来的脂溶性维生素。有 四种有效成分,其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生理活性较高。鱼肝油中所含的是 维生素C3,即胆钙化醇。维生素D为无色晶体,不易被酸、碱或氧化所破坏,主 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牙齿正常发育。长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不晒太阳,易引起体内缺乏维生素 D,不能维持钙 平衡,患者骨质软弱,膝关节发育不全,两腿形成内曲或外屈畸形。成人则患骨 骼脱钙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使皮肤内的维生素 D前体(7-脱氢胆固醇)转化 为维
35、生素D,故多晒太阳可预防维生素 D缺乏。维生素D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早期症状为乏力、疲倦、恶心、头痛、腹泻 等,较严重时引起软组织钙化,导致重大病患,还可使总血脂和血胆固醇增高, 妨碍心血管功能。.维生素D使用的注意事项人们在患有一些疾病的同时往往会同时服用维生素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一些药物不能与维生素D同时服用:(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同服,特别是慢性肾衰的病人,可引起高镁 血症。(2)巴比妥、苯巴比妥、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 D效应。(3)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4)维生素D与曝嗪类利尿药合用,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可致高血钙。(5)波尼松、新霉素、
36、考来烯胺能减少维生素 D的吸收。考来烯胺、考来 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 D的吸收。(6)洋地黄与本药合用时应谨慎,因为维生素 D易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和心律失常。11(7)维生素D与大量的含磷药物合用时,可诱发高磷血症。 (五)维生素E.基本知识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 之一。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 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烧伤、冻伤、毛细血 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美容等方面。
37、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 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眼发生和发展。.维生素E所使用的注意事项(1)维生素E应该避光保存。(2)长期(半年以上)大剂量应用,部分病例可有头痛、眩晕、恶心、视 力模糊,偶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血糖、血栓性静脉炎。个别病人出现皮肤较 裂、唇炎、口角炎、胃肠功能紊乱、肌无力,停药后上述反应可逐渐消失。(3)维生素E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阿司匹林:维生 素E与阿司匹林都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所以当维生素 E与阿司匹林同时服用时, 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病人的服用剂量;维生素 K:维生素E对维生素K有 拮抗作用,并且能够抑制
38、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凝固性,因此,在做外科手术 之前或是在服用抗凝血药物时,请不要与维 E同时服用。洋地黄:维生素 E 可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使用此类药物的病人请慎用维生素E,以免发生洋地黄中毒。新霉素:影响吸收的药物如新霉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E的吸收,因此同时服用可能会降低两者的药物作用。 雌激素:长期大剂量(每天用量超 过400mg服用名t生素E,特别是与雌激素合用,可以诱发血栓性静脉炎,应给 予警惕。丙酮苇羟香豆素:维生素E与丙酮苇羟香豆素(一种凝血剂)同时服用, 会增加反常流血的可能。(4)大量氢氧化铝可使小肠上段的胆酸沉淀, 降低脂溶性维生素E的吸收。 (六)维生素K.基本知识
39、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有 K、K、K、(等几种形式,其中K、&是天 然存在的,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i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而&、(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i和所有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都较稳定,能耐酸、耐热, 正常烹调中只有很少损失,但对光敏感,也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维生素K在人 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具有凝血作用,参与将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变为具有活性的 凝血酶原。有三种血浆凝血蛋白因子 VII、IX和X的合成也依赖于维生素 K的存 在。.维生素K使用的注意事项12(1)维生素K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且外伤出血不必使用维生素Ko
40、(2)当肝功能损伤时,使用维生素 K疗效不明显,且盲目加量会加重肝损 伤。(3)当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发生严重出血时,应先输注新鲜血液、血 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4)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 热至70-80 C,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澄明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5) 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会拮抗维生素 K的作用。水杨酸类、磺 胺类、奎宁、奎尼丁等也可影响维生素 K的效应。二、矿物质类人体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矿物质是单纯的无机元素,通常以最简单化学形式 出现,不像维生素那样由多种元素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矿物质的特性, 其在被处理时不像维生素那样容易受到
41、破坏,然而其无机特性也使其有时难以被 机体所吸收,而且在烹调时矿物质容易溶于水中而流失。人体内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对人体健康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作 为酶、激素、维生素、核酸的成分,参与生命的代谢过程。(一)钙1.基本知识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从骨骼形成、肌肉收 缩、心脏跳动、神经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等。钙剂常和维生素D联合应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钙制剂分无机 钙、有机酸钙、有机钙和天然生物钙四大类。(1)无机钙类包括氧化钙、碳酸钙、磷酸氢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等。无 机钙含钙量高,溶解度低,对胃肠道刺激大,主要用于急性钙缺乏症(手足搐
42、搦) 的治疗。一般不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在各种钙盐中,碳酸钙的吸收率最高, 约为40%许多学者推荐使用碳酸钙作为补钙剂, 具优点是钙含量高,吸收率高, 价格相对低。碳酸钙必须经胃酸作用分解为钙离子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胃酸分泌 不足,碳酸钙可影响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时可出现便秘、恶心等胃肠道副 作用。(2)有机酸钙类包括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枸檬酸钙等。有机 酸钙钙含量低,溶解度高。葡萄糖酸钙、乳酸钙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但其中含有 的钙成分较低(乳酸钙为13%葡萄糖酸钙为9%),因而每次用量较大,口服不方 便,多用于静脉滴注,常用于调节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3)有机钙类包括L-苏糖酸
43、钙、乐力氨基酸螯合钙、金钙等。有机钙具有 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用于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和预防。乐力氨基螯合钙胶囊为复合制剂,除含有钙外,还含有磷、镁、 锌、铜、钮等元素及维生素 D和维生素C。13(4)天然生物钙类是将海洋生物(如贝壳,牡蛎等)或动物骨骼进行加工处 理而生产出来的钙产品。临床常用的有盖大力(主要成份为牛骨粉),珍珠钙(主 要为珍珠母、牡蛎等),龙牡壮骨冲剂(主要为牡蛎等)。盖大力片除含有钙离子 以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锹及钮等微量元素,对儿童佝偻病、哺乳期妇女及 老人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效果。龙牡壮骨冲剂和阿胶口服液为中药复方制 剂,以补脾
44、补肾,益气滋阳为主,达到调节人体功能,促进钙、磷吸收的目的, 对儿童及中老年补钙、健身、壮骨有一定的作用。2.钙剂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钙剂治要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必须明确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对症补钙。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类型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 慢性肾病、血液病、药物、酒精等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首先要诊断和治疗原发疾病或去除致病因素, 然后才是如何补钙的问题。 如果一味补钙,不但疗效欠佳,还有可能延误治疗。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 补钙无疑是
45、重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补钙不能替代正常的、必要的饮食补钙。(2)要长期、均衡补钙,既不可突击吃药、突击补钙,也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也就是说,人体不能储存过量的钙,每日补钙使身体获得的钙不能 弥补过去丢失的钙,所以补钙应每日均衡地进行。为了避免浪费,不要1次补入 大量的钙,这样无助于钙的吸收,随每日 3餐补入钙能增加钙的吸收。(3)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钙制剂。因为钙剂需要较长期服用才能有效, 所以对药物要有所选择。目前使用的活性钙、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服用方便,而 氯化钙味道苦,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不宜长期服用。(4)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 因为
相关知识
【健康】如何科学选择膳食营养补充剂
如何选择膳食营养补充剂
营养补充剂
教你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膳食补充剂
孕期营养补充清单:精选五款必备补剂
哺乳期如何选择营养补充剂?需要补叶酸/补碘吗?
如何正确地使用膳食补充剂?
7931名早孕期女性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状况调查
孕期营养补充剂推荐:一篇搞定你的选择
运动营养补充剂≠健康补充剂
网址: 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与使用精 https://m.trfsz.com/newsview35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