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自我监测,也称“自我监督”。是指让患者自己观察、测量和记录其症状及与之相关的行为,以确定治疗开始前的基线的过程。如,让高血压患者利用便携式血压计测量、记录自己每天的血压变动,同时记录自己的饮食、盐等的摄入量;或让肥胖症患者记录自己每次进食的品种、数量、时间和地点以及进食前后的事件、每天的体重变化与身体活动情况等。最初作为一种控制程序被用于实验研究,后来用于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1]
中文名自我监测
出 处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定 义指让患者自己观察、测量和记录其症状及与之相关的行为,以确定治疗开始前的基线的过程
有两种重要功能:(1)便于治疗者了解患者问题行为或症状的性质、发生的频度及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重要资料与依据;(2)监测本身就可帮助患者减少问题行为。因为患者对问题行为觉知水平的提高可打断行为反应序列的自动性。为促使患者按要求进行自我监测,治疗者通常要先同患者订立行为协议,对其自我观测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为保证患者自我观测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治疗者可发给患者固定格式的记录表,使患者的记录任务更明确、更具体。必要时,治疗者也要直接观察患者行为,或动员患者家属参与观察和记录,以便对患者的自我观测资料进行验证。
参考资料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相关知识
2.自我监测
孕期如何自我监测胎动?
孕期如何进行自我胎动监测
孕晚期自我监测胎动,你会了吗?
科普丨如何自我监测血压?
老人运动量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孕妇如何进行自我监测与胎动计数
胎儿发育情况自我监测方法
网址: 自我监测 https://m.trfsz.com/newsview35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