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站
起来
长期久坐危害大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强度高,久坐成为了上班族中的常态,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常常一坐就是几小时。殊不知,这种看似舒适的工作状态,其实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非常之大。
中医认为
久坐伤脾胃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其中的“肉”指的就是人体的肌肉。长时间处于久坐状态,肌肉得不到运动,就会慢慢变得没有力气,甚至萎缩。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伤肉就是伤脾。脾失健运,就会造成脾胃的消化、运转气血的能力下降,最大的特点就是“懒得说话”,总觉得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同时,脾失健运还会引起胃肠道蠕动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加重人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久坐的人
器官在慢慢发生变化
01
心脏:慢慢“变大”
一项研究显示,经常久坐不动会让心脏“更重些”。对于成年人来说,心脏质量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02
大脑:供血不足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产生精神压抑,表现为体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连天。
03
肝脏:更易长脂肪
久坐患脂肪肝风险会上升。一是,久坐造成热量过剩;二是,久坐导致腹型肥胖,诱发或加重脂肪肝;三是,久坐易致疲乏。长时间坐位,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则易导致肌肉缺乏营养,造成肌肉量(尤其是四肢肌肉)减少或松弛无力。也许总的体重没有大的变化,但胳膊腿儿细了,腰粗了,肚子大了,脂肪肝也就出来了。疲乏感让人更不愿运动,更容易久坐,形成恶性循环。
04
双肺:呼吸会变浅短
现代人由于久坐,缺少运动,许多人呼吸又浅又短,仅用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每次换气量非常小,在正常呼吸频率下通气不足,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此外,如果总是含胸驼背的坐着,会不断挤压胸腔,肺部氧气容载量受到限制,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接踵而来。
05
肠道:蠕动在变慢
久坐易引起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加重人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总之,长时间久坐给器官带来的改变,虽然不是疾病,但也会让身体不适,久而久之也会增加疾病风险。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与12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经常久坐
补救措施出炉
针对久坐一族,有这些运动方式可以选择:
一
加强锻炼
1.尝试多走路
走步是最安全、最简便、最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有规律地健步走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的不同的部位。多项国际研究均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
2.周末户外骑行
骑自行车可以放松心情,是一种非常好的“黄金有氧运动”;骑自行车的时候,人需要协调自身的动作来寻求平衡的状态,在不知不觉间强化了大脑的思考能力;此外,骑自行车还可以促进排汗,有助于燃烧脂肪,起到减肥的作用,在春季是一种很好的瘦身运动方式。
3.约上朋友登登山
登山是一种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植被丰富,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充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帮助人缓解压力。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不仅能增强大脑皮质功能,而且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人体造血功能。
4.春天多放放风筝
放风筝时,人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达到疏通经络、调气和血、强身健体的目的。眼睛一直盯着风筝远眺,能帮助调节眼部肌肉,消除疲劳。颈部后仰,能帮助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可使颈项部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二
端正坐姿
对于久坐族来说,端正坐姿也非常重要。坐下后,大小腿成直角,大腿与躯干成直角,上臂与前臂成直角,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平行视角。可以在腰后垫一个靠垫,让下背部保持自然的C字型曲线。在家休闲娱乐时,还可以用硬凳子取代软沙发。
三
搞点“小动作”
踮脚:原地踮脚时,可活动腿部肌肉,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下肢酸胀。
转腰:挺直身体坐正,两腿微微打开。左手扶在右膝上,右手扭转到背部,左右各扭转一次为一组,重复20组。
伸懒腰:伸懒腰能引发全身大部分肌肉较强地收缩,短时间内将淤积滞留的血液挤回心脏,改善血液循环。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悦读中医、养生中国、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广东中医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