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Swagpp 梅斯医学
人还没到中年,“啤酒肚”“大肚腩”却先找上门来。不少打工“牛马”自嘲道:工作多年,工资是一点没涨,但肚子上的肉肉倒是长了不少。上班肚子确实是会变大的,不然怎么能“撑”得下那么多委屈呢?
单从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有些人并未达到超重或者肥胖标准,但奇怪的是,这“小肚小肚”却一直在。这种现象可称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向心性肥胖,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典型表现就是肚子大。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就可称作腹型肥胖。事实上,除了肉眼可见的“游泳圈”(即皮下脂肪)之外,腹型肥胖的另一组成部分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脏脂肪,隐藏在肝脏、胰脏、肠系膜等周围。
可千万别小瞧了“将军肚”,腹部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是巨大的!
先前,柳叶刀子刊曾刊登过一项涵盖近万名亚洲受试者的研究,发现:——无独有偶。近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再一次证实了“苹果型身材”的弊端。研究者对超41万人进行9.1年的随访之后发现,腹部肥胖或者手臂肥胖的人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会更高,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患病风险将升高13-18%;而在这一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的是心血管疾病。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9659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医学上,人们更多地以BMI来定义肥胖。但正如前文所述,BMI无法说明一切问题,有些BMI正常的人依然有着较高的健康风险。
事实上,在最初建立BMI的时候,并没有基于多样化人群,所以“如何利用BMI来准确分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BMI没有考虑到身体成分的变化,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所以会将一些肌肉发达的人误以为是脂肪过多。
并不“完美”的BMI,使得某些研究中会出现“肥胖悖论”的现象。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某些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肥胖竟然与更低的全因痴呆症和帕金森风险有关。越胖的人越不容易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的结论很显然有悖常理。而之所以会出现“肥胖悖论”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先前的研究中仅使用BMI来定义肥胖。
因此,当分析肥胖与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时候,不能将眼光局限于BMI,而应当考虑到脂肪、肌肉和骨骼等不同身体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了参与者的全身和区域(即手臂、腿部和躯干)的脂肪量和瘦体重,此外还测量了身高、腰围、臀围、握力、骨密度等,共计28个项目。
紧接着,基于这28个测量项目,研究者规定了7种重要的身体成分模式,分别是:肥瘦质量比(表示相对于瘦体重的脂肪质量)、瘦体重、中心性肥胖、肌肉力量、骨密度、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强调脂肪主要分布在腿部而非躯干)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脂肪主要分布在手臂,而瘦体重主要在腿部而非手臂和躯干)。
身体成分单项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根据收集到的基线特征,研究者确认了受试者的7种身体成分模式的暴露程度,并将他们划分为低、中、高三类。
对纳入研究的412,691名受试者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以“肌肉力量”为特征的模式以外,其他6种模式的暴露程度越高,意味着参与者有着越高的体重指数。
此外,在“肥瘦质量比”“瘦体重”“中心性肥胖”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的模式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受试者,具有较高的腹部脂肪比和肌肉脂肪浸润;而在“肌肉力量”和“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模式中,则观察到了相反的趋势。
9.1年随访之后,共记录到8224例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6274例原发性和1194例血管性。
对7种身体构成模式进行连续变量分析发现,与低暴露水平相比,中等水平的“肥瘦质量比”、中至高水平的“肌肉力量”、高水平的“骨密度”、中等水平的“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模式的暴露情况,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更低,分别降低了8%、19-26%、6%和6%。
相反,较高暴露水平的“中心性肥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13%有关;与之类似,较高暴露水平的“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也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风险上升18%。
换句话说,容易出现“大肚腩”和“手臂粗”的苹果形身材的人,出现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相反,爱在臀部和大腿上囤积脂肪的梨形身材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事实上,“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存在潜在的保护作用,甚至能防止重要器官的异位脂肪沉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炎症的发生。
7种身体构成模式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大脑衰老生物标志物分析则更能说明问题。研究者观察到,“中心性肥胖”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模式,与更高程度的脑萎缩和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而“肌肉力量”则与这两个指标呈负相关,再一次证实了腹部和手臂肥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息息相关。
而这一关联中的“始作俑者”,还要数心血管疾病。综合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在“中心性肥胖”“肌肉力量”“骨密度”“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模式的关联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的中介效应比例最高,大约在8.9%-28.9%。
研究者解释道,异位脂肪沉积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障碍、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最终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以往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血管疾病和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心血管疾病会在这些身体成分模式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中介效应
综上所述,身体成分模式中,高水平的“中心性肥胖”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大脑的衰老呈正相关,而“肌肉力量”则呈负相关;而这一关联部分由心血管疾病介导。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有些BMI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却有着“不正常”的大肚腩。因此,当人们在讨论肥胖及其诱导的一系列健康问题的时候,只关注BMI会导致“路走窄了”。
这项研究也给了人们一剂警示——没必要一味地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而应更多地关注身体成分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肌肉和脂肪分布,比如:加强躯干和手臂的阻力训练,从而达到减少区域脂肪,促进健康的肌肉发育,这会比单纯地控制体重更有用。
参考资料:
[1]Xu S, Wen S, Yang Y, He J, Yang H, Qu Y, Zeng Y, Zhu J, Fang F, Song H.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Pattern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Neurology. 2024 Aug 27;103(4):e20965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9659. Epub 2024 Jul 24. PMID: 39047204.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 ● ●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帕金森患者的饮食管理
川大华西最新研究,这种常见的维生素,每天每多吃10毫克,帕金森风险降低23%
健康饮食,增加锻炼:降低痴呆症风险的全球新指南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身体虚弱,帕金森病风险升高87%!分析31万人新研究这样说…
瑜伽之旅:原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身心和谐之道
老年痴呆类药物副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
Nature子刊:郁金泰团队揭示肥胖增加多种大脑相关疾病风险
盘点那些很像帕金森的疑难杂症
网址: 华西最新:肚子大、手臂粗的“苹果型身材”,患痴呆和帕金森的风险增13 https://m.trfsz.com/newsview37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