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忆童年

忆童年

忆童年

大山教育

<p>在教训培训机构工作十年,经常与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时间久了,看到他们,总会忆起自己的儿童时光,感觉是如此的美好。</p><p> 在儿时历史的长河里,有些记忆被尘封,永远消失殆尽,可有些记忆确如昨日历历在目,记得那应该是在7岁的时候吧,父亲给我报了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背的书包是母亲用家里做了衣服的小碎布拼接的一个斜挎包,那时的书包基本都是那样,只是拼接的花色不同,手巧的家长拼接的比较具有艺术性,反之也就是一个书包,外面拼接成各种形状,里面用不能穿的衣服剪出一个衬里缝上,再缝上两条肩带,我们每天就斜挎上美滋滋的去上学了。</p><p> 玉米成熟的季节,煮玉米吃就是一顿美味,收玉米的时候会有一些晚熟的玉米夹杂在成熟的玉米里,收回家的玉米会分成几类,一大部分是白皮的已经成熟的,要扒了外皮,留几片内皮编成辫子式的一串一串进行晾晒,一部分是全部扒皮放到房顶摊开晾晒,还有一小部分外皮还是绿的,这部分是不能扒皮的,便会放在院子里房檐底下,母亲说再养养就老了,于是一边养着,一边每天做饭的时候便会在里面挑几穗看着嫩些的煮的吃,而我们每次都是当饭吃,光吃玉米就饱了。上学的时候就再拿两穗放在书包里,下了课拿的吃。</p><p> 那个时候有留级,如果不好好学习,升不了级,就得一直留级上学,隐约记得比自己大四五岁的依然在上一年级,教室里是用砖头和石板磊的课桌,下了课,书包就放在石板上,同学们都出去玩了,等上了课回到教室里,准备拿书的时候发现还没来得及吃的玉米,被班里一个年龄大的留级生用砖头砸的稀碎,粘了一书包的玉米粒,而自己年龄又小,不敢告诉老师,回家后哭着不去学校了,记得那时候的语文课是学到认字的“耳目舌牙”那块,后来继续上没上学,就再也想不起来了。</p><p> 接下来的记忆就到了四,五年级了吧,记得那时的学习是五年制,都在自己本村上学,小学三四年级就有了自习了,上学时间并不是现在的时间,每天好像要上三次学,早上天不亮就去学校跑操早读,晚上8:30下自习,下午上学的时候拿个煤油灯,煤油灯是用墨水瓶做的,将瓶盖捅个窟窿,插上个铁管,撮个棉花条塞进去,放在瓶里,棉花条会被煤油浸湿,便可点着。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木质的课桌了,每个同学的桌子上放一盏煤油灯,有些同学会弄一个铁丝网,外面用白纸糊上,做成一个灯罩套在上面。有些家里比较富裕的同学就有买的灯罩,上自习时,好多同学会装一兜豆子,拿一个家里大人用完的雪花膏铁盒,或者用特别细的铁丝绕铅笔做一个铁丝网,一到下课,教室里同学便开始在火上崩豆吃,有些不拿豆的同学如果想吃的话可以将自己的本上的纸撕一页下来换。有些同学的豆换的纸多了,便用针线缝个本,还给大人省的要买本的钱了。用来换纸的还可以是家里的咸菜,每家的咸菜味道都不太一样,有的家里大人腌的咸菜确实好吃,于是每天拿一块,到了学校用小刀一片一片切的换纸。儿时的记忆里,咸菜,崩豆就是我们不用向大人要的的美味零食了。</p> <p>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童年时代,精神食粮却并没因此感觉匮乏,广袤的大自然就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的足记和笑声都会留在家乡村庄的小路上,田间里。</p><p>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小草披上了绿装,草丛里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记得当时就放一个周日,就这一个周日啊,是我们最向往的日子,约上三两个伙伴,一起去田间,地垄,山坡上玩,在田间挖野菜,什么灰条,蒲公英,念念菜,一会的功夫可以挖一筐,这些野菜现在也是人们的桌上美食哦,挖完了野菜,便可去河边的地垄上采一种我们叫天举举的植物,初春的时候在草叶子中间会抽出一根嫩芽来,把外皮剥开,漏出里面白色的更嫩的芽,吃到嘴里甜甜的,香香的,再过些时候没被抽了的会老了,长成毛毛草,毛毛草的根部是白色的一节一节的,我们叫甜根,到了秋冬季节,挖出来洗洗吸取里面的汁水,不论是天举举,还是甜根草,我们都是挖了装在裤兜里,玩的时候随时可以吃。</p><p> 抽天举举草的同时,不时有些地方开出五颜六色的小花,紫色的豌豆花,黄色的蒲公英花,粉红的打碗花,在花草丛中,蝴蝶翩翩起舞,我们便跑着,追着蝴蝶,看到蝴蝶落在花草上,便会停止奔跑,蹑手蹑脚靠近,在猛一探身手,去抓蝴蝶,每年的春季会有不少蝴蝶落入我手,成为我的玩物哦。</p> <p>那时的日子是真穷啊,也就刚解决温饱吧,而且还是白面,豆面,玉米面夹杂着吃的温饱,有些人家家里白面就供着为家里贡献最大的,能挣钱的人吃,每次做饭两样饭,一样白面馍或者白面条饭,一样棒子面窝头或者杂面面条。后来到了大点的时候才感觉稍好点,能吃上全白面馍。饺子更是一年能吃两三回的算是富裕人家了,穷人家也只有大年初一才能有顿饺子吃。</p><p> 在那样的年代,零食,玩具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概念,5分钱一斤的西红柿或者黄瓜,母亲买来都是高高的悬挂起来,免得我们偷吃。夏天和秋天成熟的杏啊,桃啊,西瓜,梨都是拿麦子或者玉米粮食换的吃,很少拿钱买。记得每年麦收季节,母亲都会拿麦子换点杏和西瓜让我们姐弟俩解馋,如果天气特别热,又在地里干活,会有人骑个自行车,车子后面带个木头小箱子,上面盖个棉被,里面装上冰棍,延着挨地旁的乡间小路上叫卖,因为那时放麦假,割麦子时十来岁的孩子都会在地里帮大人干活,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钱给一家人每人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坐在地垄上休息吃冰棍解暑。</p><p> 那时,大部分的水果都是用粮食换的吃,母亲会拿玉米给我们换购秋梨,那时装粮食的都是石瓮,像麦子,玉米就装大瓮,豆子,小米,种的没那么多,就装在能容几十斤的小瓮里,而母亲每次换了梨就装在小瓮里,我们姐弟俩每次就在小石瓮里拿的吃,能吃不少天呢。</p> <p>火热的夏天,天气异常干燥,到这个季节,更是往野外跑的慌,基本上是奔着围绕村边的那条小河里。在河里可以玩好久,遇到雨天河水大的时候,脚上的凉鞋是不敢穿的,怕被河水冲走,回家挨大人的骂和打,那个时候,凉鞋都是塑料凉鞋,一双鞋穿好长时间,鞋带烂了,家里的大人便会拿烧火棍烧红了,在凉鞋上烫一下,再剪一节以前烂的不能穿了凉鞋上的带,粘到现在的凉鞋上,粘好了又能穿一阵子,遇到买的或粘的凉鞋带比较硬一些的,打的脚上都会起泡,就这也舍不得脱下来,依然穿上它满野地跑。</p><p> 夏天割麦的季节,学校都会放一周左右的假,家里的收回的麦子会晒在打麦场,刚开始的时候是家里的牛或者驴套上石碾子碾,碾好了,把麦杆收起来,麦杆下的麦子扬场收拾干净装瓮,麦杆便会集起一个一个的麦垛,晚上,我们几个家离得近的,相好的小朋友会坐在麦垛上聊天,浩瀚的夜空,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色,我们几个也会躺在麦垛上,仰望着星空,身边一个一个麦垛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静悄悄的夜里,也是一种美妙的感受哦。</p> <p>秋天的田野,硕果累累,一穗穗玉米斜挺在笔直的玉米杆上,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远处的棉花地里,一团团雪白的棉团挂在棉花枝上,芝麻的香味迎面扑来。这个时候,借着去地里割草的机会,我们在田野里跑的更欢,摘几朵雪白的棉花玩,折一枝芝麻剥的吃,要不就是寻找草丛里的黑甜甜,还有山坡上的野葡萄,酸枣,莲菜地里采莲子,遇见下雨的时候,要么躲在莲菜地垄两片莲叶的中间避雨,要么采一片莲叶扣在头上,再躲在山坡的挖洞里,反正削弱不了在地里撒欢玩的心情。</p> <p>都说冬天很冷,可儿时的我们那有什么冷的概念啊,即是冷也要玩的欢,小河结冰了,我们在冰上溜冰,遇到细细的冰柱,还拿下来吃两口,在河里掰一大块冰块,蹲在冰块上,被同伴抓着脊背往前推,一群人在笑声荡漾中玩着溜冰比赛,一玩就是半天,不到大人叫是不知道吃饭时候的。</p><p> 冬天的野地里是真冷,西北风呼呼的刮着,那时那有什么羽绒服,穿着大人做的棉衣,棉裤,棉鞋,拿个竹筐和小铁锹,在红薯地里拣红薯,红薯早被大人们挖回家了,可我们还想在野地里玩,便会找个理由去地里,有时候也会去人家的地里挖地梨,地里结了冰,鞋不怕泥,最多就是湿一点,就这也是玩的欢。</p><p> 那个时候,对于我们70年代的人来说,童年能玩的游戏很多很多,跳绳,玩跑城,摔片,滚铁环,摔泥巴,田野里割草,小河里摸鱼,摸虾,掏螃蟹,捉泥鳅,逮青蛙等等,等等,也许现在的孩子是永远感受不了那个年代的童年,但对那一代的人来说,却是满满的回忆,那是一个年代的记忆,一段美好的,充实的回忆。</p>

相关知识

记忆恢复
认知和大脑可塑性:工作记忆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记忆回升
零点记忆
童年回忆“背背佳”又热了,体态矫正“神器”有用吗?
英氏忆格Enoulite品牌介绍
传奇源忆
17 款大脑训练游戏,增强记忆力
这五种原因让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快
儿童养生指南:健康成长,快乐童年

网址: 忆童年 https://m.trfsz.com/newsview42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