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2500g者为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影响新生儿体重因素有初产年龄、孕周、胎次及多胎、孕妇健康状况、嗜好及营养状况等。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被救活,但是大部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纠正胎龄36-37周时仍存在生长发育迟缓,同时,还面临脑瘫、视觉/听觉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再住院及轻微神经功能障碍等七大障碍,仍需专业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医学管理。
对于早产儿出院后医学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早期营养干预为主要手段,满足其正常生长和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对于营养干预,作为我们的家长,最主要的还是弄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奶进行喂养。
另外,早产儿与普通足月儿相比,在其他营养素的补充上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维生素D: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后400IU/d,直至2岁。
2.铁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铁储备低。建议补充铁剂至半岁。
早产儿该什么时候添加泥糊状食物呢?
泥糊状食物是衔接液体状食物和固体食物营养转变阶段的主要食物。
具体添加时间因人而异,但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1.纠正胎龄4-6个月,注意是纠正胎龄,就是说按预产期算,而不是按实际月龄;2.达到了快速生长期,即身长月增长值2-3cm。
3种不同的生长速率表明3种不同的生理成熟度,也与3种不同食物形态相对应。
高速生长期:身长月增长值>3厘米(液体状食物);快速生长期:身长月增长值2-3厘米(泥糊状食物);低速生长期:身长月增长值<2厘米(固体食物)。
添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则是由少到多,有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最后,叮嘱我们的家长,要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通过体重、身长、头围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测,由医生对宝宝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骨矿物质等进行评估,以期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解决。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