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低碳水饮食减肥又健康?《柳叶刀》发文:会缩短4年寿命

低碳水饮食减肥又健康?《柳叶刀》发文:会缩短4年寿命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一直被认为

是减肥的不二选择

然而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却表明

摄入过少的碳水化合物竟会缩短寿命

低碳饮食竟会缩短寿命?

2018年8月16日,全球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将预期寿命缩短长达4年。

这个研究出乎很多人意料。

碳水化合物,简单来说就是各种糖类,它们的主要来源是淀粉类食物,如土豆,面包,大米,面粉和谷物等,当然其来源同时也包括蔬菜,水果。

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曾一度被认为有利于体重减轻,改善心脏代谢风险。阿特金斯等减肥法、哥本哈根法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已经越来越受到减肥者的欢迎。

比如阿特金斯等减肥法就被称为“不用挨饿的节食法”,其原理是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可以吃高蛋白的食品,即不吃任何淀粉类、高糖分的食品,但多吃鱼虾蟹肉。

但这项长达25年,超过43万人的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缩减寿命,适度摄入碳水化合物,而非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更为健康。

研究结论如何得出?

该研究是由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Scott D Solomon博士和其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者们把美国四个社区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15,428名45-64岁成年人纳入了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队列研究,让其填写了有关他们所食用的食物和饮料的问卷,以及份量,随访25年,科学家们评估了他们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得的卡路里比例。

而后,研究人员结合了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432,179人的数据的8个前瞻性队列进行了荟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跟踪该组平均25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中等剂量的碳水化合物饮食(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50-55%能量的人,中等碳水化合物组,也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与低剂量相比,其死亡风险大幅降低,和高碳水化合物组相比也略低。

碳水化合物摄入如何影响寿命?

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得出:总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U形关联。

研究人员估计,从50岁起,中度碳水化合物组的人平均预计可以再活33年。

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能量比低于30%的人预计将会缩短4年。

30%-40%碳水化合物占比的人预计将会缩短2-3年。

超过65%碳水化合物占比的人预计将会缩短1年。

碳水化合物摄入如何才健康?

除了上述研究,研究者们又将富含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碳水饮食与含有大量植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碳水饮食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

1、食用更多的动物性蛋白质,用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奶酪代替碳水化合物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与之相反,从蔬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中摄取植物性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负责这项研究的Sara Seidelmann博士说:“用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作为一种健康和减肥促进方式正在越来越受欢迎。然而,我们的数据表明,在北美和欧洲流行的以动物性蛋白质及脂肪为基础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较短的整体寿命有关,应予以劝阻。”

“相反,如果要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那么将碳水化合物换成更多植物性脂肪和蛋白质,这可能可以延缓衰老。”

研究者也推测,低碳水化合物的西式饮食,通常谷物的摄入量降低,导致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这会增加体内炎症,同时促进衰老,这可能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

敲黑板,划重点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

① 长期不吃主食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对我们的长期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②中等剂量的碳水化合物饮食会降低死亡率;

③要想健康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该多吃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高脂肪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量

编辑:shizuka

微信号beijing_tijian 

长按左侧图标

就可以关注我们

每周都会给大家奉献

与你息息相关的

健康新知识

北京市体检中心

相关知识

Lancet Public Health:柳叶刀子刊:25年超过43万人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缩短寿命!@MedSci
低碳水饮食=折寿4年?
43万人柳叶刀研究:主食吃多少,才能延长寿命?
不吃主食,减寿!43万人柳叶刀研究:主食吃多少,能延长寿命?
柳叶刀子刊:喝水能长寿?每天喝充足的水,寿命更长,患病风险更低
NEJM分析五大洲20国的饮食习惯:低质量碳水饮食会缩短寿命
柳叶刀子刊:喝水能长寿?每天喝充足的水,寿命更长,患病风险更低@MedSci
另眼看健康,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要加倍谨慎
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真的有益吗?
《柳叶刀》子刊:5个行为,可延寿8

网址: 低碳水饮食减肥又健康?《柳叶刀》发文:会缩短4年寿命 https://m.trfsz.com/newsview47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