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刺与艾灸,犹如中医临床疗法中的三颗璀璨明珠,各自闪耀,又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其中,艾灸以其简单便捷、实用高效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与养生保健领域内绽放异彩,成为众多患者与养生爱好者的首选。
古语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艾灸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当药物之力难以触及病根,针刺之术又难以施展其妙,艾灸便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带来希望。它以其温和而深透的力量,调和阴阳,温通经络,为机体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艾灸之法在扶阳固本方面,堪称一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因劳心劳力、饮食不节,导致阳气亏虚,脉沉迟无力,体质趋向虚寒。这正是艾灸大显身手之时。它以艾草之纯阳之性,温煦人体,驱散阴霾,仿佛春日暖阳,融化冰雪,让虚寒的体质逐渐恢复温暖与生机。艾灸的每一次温热触碰,都是对生命力量的深情呼唤,引领着人们走向健康与和谐的美好未来。
艾灸的作用深远而精妙,主要可归结为两大核心效能:一是温补元阳,二是温通经络。温补,犹如春日之暖阳,通过持续而柔和的艾灸疗法,缓缓渗透肌肤,深达脏腑,为人体缓慢而坚定地补充阳气,成为阳虚体质、畏寒怕冷者调养身心的首选良法。它如同细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生命的根基。
更为奇妙的是,艾灸以其温和而不燥的热力,能够穿透阴霾,破除体内的阴邪之气,实现“温通则不痛”的奇效。在温补的同时,兼具温通之力,仿佛自然界的阳光与清风,既滋养万物,又疏通脉络,这是艾灸疗法独有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对其深刻理解的基石。
谈及艾灸材料,上乘之选莫过于陈年蕲艾,其香气馥郁而清新,嗅之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山野之间,心灵得以安宁,魂魄得以安定。在流感肆虐的季节,我们不妨在家中点燃几柱艾条,利用其清透芬芳的特性,犹如自然界的清新之风,荡涤浊气,净化空间,为家居营造一片纯净的避风港。如此,艾灸不仅调理身体,更滋养心灵,让生活充满和谐与安宁。
施灸的要点,深邃而富有哲理。其一,艾者,爱也。爱,这股无形却磅礴的力量,是生命能量的不竭源泉,滋养着万物,使之欣欣向荣。艾灸之时,艾绒燃烧,释放出一股温暖而柔和的力量,如同母爱般温柔地包裹着每一寸肌肤,其独特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令人心旷神怡。爱与艾,在品质上如此契合,都蕴含着温暖而正直的气息。若艾灸师心怀慈悲,以虔诚之心专注施灸,那份源自心底的爱意将化作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穿透肌肤,直达病所。
其二,灸者,久也。艾灸之“灸”,寓意深远,火字之上加一久字,仿佛在告诫我们:艾灸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每一次施灸,都需耐心守候,让艾火之温缓缓渗透,连续灸治一段时间,方能彻底根治。明了“艾”“灸”二字之真谛,我们在施灸时便需调整心态,以爱心为引,虚静为基,全神贯注地为患者施治。医者之神,如灯塔之光,引领艾之力量,源源不断地灌注于患者体内,滋养其身心。
然而,时下之人多求便捷,常以工具机器代之,殊不知此举已失艾灸之真谛,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艾灸之道,重在心诚则灵。其操作过程,可分为灸前、灸中、灸后三阶段,每一阶段皆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今日,且让我们共同探讨灸后之要务。
灸后宣收,这一环节在艾灸疗法中绝非可有可无的尾声,而是确保艾灸效果最大化、避免潜在副作用的关键步骤。当艾灸的温热缓缓渗透肌肤,激活了体内沉睡的阳气,驱散了寒气与瘀滞,是否就意味着整个过程已圆满落幕?实则不然,真正的智慧在于“灸后宣收”,这是对艾灸能量的温柔挽留与精准引导。
艾灸之后,人体仿佛经历了一场春雨的洗礼,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同时也可能潜藏着“春燥”的风险——即所谓的“上火”。为了避免这股新生的阳气过于亢进,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我们需要通过特定的手法与呼吸调节,将这股能量缓缓收敛,使之归于平和。
此外,艾灸所激发的能量若未能妥善收敛,还可能随着气血的流动而外泄,使得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宣收”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艾灸成果的一种珍视与维护。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轻柔的按摩手法,沿着艾灸过的经络走向,缓缓推动,帮助气血更加顺畅地运行,同时也将艾灸的能量深深烙印于身体之中。配合深呼吸,让心灵回归宁静,仿佛与天地间的能量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最终实现了身心的和谐统一。
如此,灸后宣收,不仅巩固了艾灸的疗效,更为我们的健康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因此要用到一些小技巧,具体如下。
第一个方法,灸后搓脚踝
。医者用双手抱住患者的脚踝,来回搓大概五分钟,以脚踝温热为度,如太极周天灸就常用此法收尾。因为内踝处有足三阴经通过,外踝处有足三阳经通过,所以脚踝乃交通要塞之处,当把脚踝搓热之后,气上下的能量通道就更加顺畅了;而且脚踝处皮肉薄弱,又是关节所在,容易受寒,所以要重点呵护。搓脚踝的时候,医者和患者的注意力都需要集中在该区域,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引火归原、引气下行的效果。搓脚踝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日常生活中如果容易上火,如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咽喉痛等,都可以通过搓脚踝来治疗。
第二个方法,常规艾灸后再灸五至十分钟足三里穴
。因为阳明主通降,阳明降则百脉皆降,而足三里穴又是最能降阳明之气的腧穴,所以灸足三里穴收尾能以土伏火。
第三个方法,灸后做金鸡独立导引功
。每次艾灸结束后可以让患者单腿站立约十分钟,这样对于平衡上热下寒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于性情急躁、经常上火的甲木脉势患者更为适宜。
第四个方法,灸后喝少量淡盐水
。盐为咸味,有润下之功。饮少量淡盐水,能引气入肾,促进气机更好地阖到下焦。日常生活中,如果是轻微上火,咽喉痛,也可以试试喝淡盐水治疗。
第五个方法,灸后搓涌泉穴并贴敷肉桂吴茱萸粉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于人体下部。刺激该穴既可补肾,又能引气归元。搓热涌泉穴可以短时间的刺激,而用药物贴敷则更为持久。取等量的肉桂和吴茱萸打成粉,每次取适量,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处,再用胶布或者膏药固定,睡前贴敷,晨起取掉。这个方法既能引气归元以补肾,又能引阳入阴而助眠。为什么选择这两味药呢?肉桂善引火归原,其味甘,故能以土伏火。吴茱萸是辛温的,辛者散也,温者通也;同时又有苦味,所以苦降作用还很强。它既能将体内的寒湿之气化开,又可将上冲的浊阴和虚火降下去。常规的辛温药大多是上行的,但是吴茱萸和肉桂能散阴邪、降逆气,乃温降之佳品。
以上五种收敛降气的方法都非常简便有效,如果想要艾灸的效果更好,可以全部采用。例如,艾灸结束后,先让患者喝一些淡盐水,然后为其搓搓脚踝,再让其回去后“金鸡独立”一会儿,睡前再贴敷一下涌泉穴。这样既能避免艾灸导致的上火,又能将艾灸的能量充分渗透进去。
#智启新篇计划#
相关知识
经常艾灸有什么好处,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怎么做
艾灸有什么好处?偶尔做做艾灸,可能收获4个好处
长期艾灸好吗?真后悔这么晚才知道
艾脐贴真的能减肥吗效果怎么样
怎么建立艾灸养生馆
艾灸减肥效果好吗?
艾灸减肥效果怎么样
艾灸减肥的效果是什么
女人艾灸减肥该怎么弄
网址: 艾灸后怎么做才能效果更好?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