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足三里穴位注射

足三里穴位注射

一,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俗称的打水针就是穴位注射。它可以将针刺的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作用,故对某些疾病有比较好的疗效。穴位注射适应的范围较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以采用穴位治疗,在消化内科多数用于腹泻、腹痛、痢疾的治疗。

二,常用药物:

甲氧氯普胺——10毫克 双下肢交替

异丙嗪——25毫克 双下肢交替

山莨菪碱——2毫克 双下肢交替

三,用具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平台注射针头。

取穴方式一: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方法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取穴方式二:

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三,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 、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物缓慢推入;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入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过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回针,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入注射药液。

2,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取决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常规剂量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耳穴可注射1毫升,四肢部可注射0.5-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不可注射2-5毫升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

3,疗程: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疗程科休息3-5日。

四,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④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⑤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⑥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⑦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产。

相关知识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的具体准确位置图示
穴位
脚底三大穴位按摩效果好
肾气不足按什么穴位 这些穴位不能少
美白祛斑按摩三个穴位
按摩三穴位有助脏腑健康
有哪些养生穴位 推荐6大长寿穴位
晕车按摩哪个穴位 治疗晕车的几个穴位
中医穴位归纳:6个海穴

网址: 足三里穴位注射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