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数千年,针灸工具从贬石到九针,九针再到毫针一直到今天各种针具和针灸仪器的创制,针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同时也体现了针灸学术理论、治疗经验和方法、技巧的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
据大量古文献的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针刺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金属针具出现之前,古人多采用砭石治病,因此砭石是针的前身。随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特定形状的医用砭石开始出现。由于砭石形制较粗钝,且所刺深度有限,难以形成复杂的操作方法,多用于剖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作刺激身体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此外,古人还将动物骨骼、陶土和竹子等做成针刺工具。如山顶洞人遗址中一端带孔的骨针;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两根灰黑色陶针;针早期写作“箴”,说明古代曾应用竹针,因竹针难以久藏,故在出土文物中未见其实物。据民俗学资料记载,在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流行过一种瓷锋针疗法,即采用瓷器碎片中的锋利者为刺疗工具。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古人不断制造出青铜针、铁针、金银针等针刺工具。金属针细小,操作方便、灵活,对人体伤害较小,故在针灸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逐渐取代石针、骨针等较为原始的治疗工具,它的出现与使用,是刺疗工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自从金属针出现之后,中医临床在天人相应思想、数术观念等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发源演变出了九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以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
《素问·针解篇》记载“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古九针针具及用途相关介绍如下,但《黄帝内经》未绘九针图形,至宋代《济生拔萃》方初绘九针图。
1、镵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泄热。 “头大末锐,去泻阳气”,故“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主要以挑羊毛疔,刺反应点之用。
2、员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泄分气” 故“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主要以揩摩肌肉之用。
3、鍉针长4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
“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故“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錕针于井荥分输”。主要以通经络之用。
4、锋针长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 “刃三隅,以发痼疾”,故“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主要以破痼结,泻瘀络之用。
5、铍针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末如剑锋,以取大脓”以铍针”,以开创,排脓,去腐肉肌之用。
6、员利针长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证。“尖如整,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故“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以调阴阳,松筋,解筋结之用。
7、毫针长1.6寸或3.6寸,针身较细,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能扶正祛邪。“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故“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主寒热痛痹,补气血,养正气之用。
8、长针长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位置较深的痹证,又称芒针。 “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故“病在中者,取以长针”。以取深邪远痹,透关节之用。
9、大针长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故“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以取大气不出关节,磨骨之用。
用心体会这些文字介绍,就会发现九针的用法与其疗效息息相关,也与目前医疗保健行业中的的治疗思路完全不同,粗看难懂,细看才会发现奥妙无穷。“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古人用“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效果来形容九针治病的效果,怎么理解“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天空乌云密布,即是暴风雨来临之征兆,这种天气自然景象就如病患的病痛情况感觉极为不爽,这时候如果来了一阵大风把乌云吹开,就可以见到明亮的天空了。古人就把“九针”治病的见效迅速比作这阵吹开乌云的狂风,病痛就如“拔云见日”一样豁然开朗地解除!
为适应临床各科治疗的需要,古代医家在九针的基础上,还创制了多种专科针具,如明末眼科专著《审视瑶函》“金针拨障术”。
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发展至今,九针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因病制宜,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有研究者认为鑱针是由砭石直接发展而来,作为浅刺的工具,后人又称之为箭头针,用作刺络放血;圆针与鍉针临床用于皮肤浅表的按压与揩摩,类似于现在的圆头针或按摩棒;锋针后来发展为三棱针,用来刺血泻络;铍针多用作割治痈脓外症,为古代外科工具。毫针在目前针灸临床中运用最广,其加长则变为长针,进一步加长形成芒针,加粗后成为大针,多作为火针使用。毫针在临床上还有多种类型,如:皮肤针、挑治针等,材质也普遍使用不锈钢,坚硬而富有韧性。
到了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人们对医疗安全、无菌操作方面的意识日益提高,针灸操作的规范与标准化受到重视,我国又推出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属于毫针)。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谈一谈毫针。
毫针的构造可分为五个部分。针尖:指针的前端锋锐部分,又称针芒。针体:又称针身,指针尖与针柄之间的部分,毫针的长短、粗细的不同规格,主要指此而言。针根:指针体与针柄连接的部分。针柄:指针体之后,是执针着力的部分。一般用铜丝或铝丝缠绕,呈螺旋状。针尾:指针柄末端,是温针放置艾绒的地方。一般用铜丝或铝丝缠绕,呈圆筒状。
我们针灸时需对所用针灸针进行选择与检查:
1、针尖不宜过锐,因过锐容易钩曲;
2、针体必须挺直、光滑、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不能有斑剥锈痕;
3、针根必须牢固,否则容易折断;
4、针柄不宜过长或过短,以金属丝缠绕紧密为佳。
现在中医临床多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都是不锈钢材质,比较保险,不用过分担心。
总而言之,针具的发展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最终目的是为更有效的治疗疾病服务。临床上只有灵活的运用,才可以明确的为疾病治疗做贡献。
相关知识
中医针灸
【健康·科普】认识针灸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的国家认证资格证书
中医院 针灸
中医针灸:五千年华灿闪耀至今
针灸减肥:中医智慧如何赢得国际认可
什么是指中医针灸中用到的针
认识针灸减肥的副作用
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网址: 认识中医针灸工具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