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认知能力是指有助于感知、记忆、智力和行动的心理过程

认知能力是指有助于感知、记忆、智力和行动的心理过程

引言

体育在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意义重大,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为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健康第一”理念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认知能力是指有助于感知、记忆、智力和行动的心理过程。学龄前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大脑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最强、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关键时期,生活方式可能对大脑结构及功能产生有利或有害的长期影响。国内外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后天行为因素对生命早期认知过程的影响,因为辅助这一过程的关键神经结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在整个儿童期都在继续发育。

研究表明,生命早期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学习、学业成绩及课堂行为,并能防止中年及以后的认知能力下降,影响个体终身成就、健康和生活质量。体质是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状态的能力。体质健康是保持个体自身健康的基础。体质与健康密不可分,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主要评价机体五方面机能:身体发育、身体功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

体质健康是保持个体健康的基础,其水平低下不仅增加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与慢性疾病风险,也与心理健康有关,如自我感知(如自尊、自我效能)、情绪调节(如焦虑、抑郁)和认知能力(如信息处理、记忆、注意力),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其生活方式良好与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在二者关系的横断面和纵向研究中均显示体质健康的中介调节作用。

过去几年中,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质健康水平较高的儿童有更高的智力成熟度、注意力系统效能、更大的皮层激活、更好的学业成绩和认知表等。纵观国内外研究,无论是体质健康整体还是各组成部分,均表现出其对大脑结构、功能及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部分研究为证据等级不高的横断面研究。其次,虽有少量的纵向研究设计,但随访时间较短;最后,二者间的独立效应还有待确定。

学龄前儿童定义: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儿童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本研究主要研究4~6岁学龄前儿童。人类在生命最初会经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学龄前、学龄期是个体身体、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影响着成年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而4~6岁,幼儿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某些方面的强化与干预是可行而有意义的,也一直是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体质健康定义:体质是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状态的能力。是人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与健康密不可分,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体质健康是保持个体自身健康的基础。它通常可以理解为人体建立在健康的体能及健康的适应能力基础上所具有的一种综合能力。

主要评价机体五方面机能:身体发育、身体功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1)身体发育水平:包括体格、体型、体姿、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等方面。其中,身体成分为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各组成成分的数量及分布,影响体质的强弱,其异常情况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是身体监测营养和体液平衡状况、预防慢性疾病、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2)身体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心肺适能被认为是体质健康水平中最重要的身体功能水平要素。指人体通过鼻、肺、心脏、血管、肌肉等器官摄取、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是机体长期工作的基础。最大耗氧量(VO2max)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心肺适能的最佳指标(3)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还有走、跑、跳、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受试者种族、年龄、效度及可靠性。效度指的是测试反映出它被设计用来测量什么的能力,通过与金标准方法的比较,判断其有效性。可靠性是指在同一个人身上的重复试验中,测试值的再现性。现有的用于评估全球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系统,包括美国健康体适能计划、欧盟确定的公共健康监测系统——ALPHA、FITNESSGRAM、PREFIT、FUPRECOL、EUROFIT、加拿大体力活动体适能生活方式方法(CPAFLA)、AFEA测试等,其测试项目效度及可靠性均已被证实。

其中,美国健康体适能计划针对青少年的调查项目包括用BMI测试身体成分,用心率测试仪和长跑运动来测试心肺耐力,用握力和立定跳远测试肌力和肌肉耐力,及仰卧起坐、俯卧撑和坐位体前屈。欧盟资助的HELENA研究(青少年营养对欧洲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的框架中确立了ALPHA的评估水平并将其用于公共健康监测,ALPHA的测试指标包括:20米往返跑,以评估心肺健康,握力、立定跳远评估肌肉骨骼健康,BMI、皮褶厚度、腰围评估身体成分。但上述两系统均适用于青少年。

Ortega等人于2014年归纳并验证提出一种适用于3~5岁儿童的体适能实地测试量表(PREFIT):心肺适能和肌肉骨骼适能分别通过20米往返跑和握力、立定跳远项目成绩体现;速度灵敏素质与平衡性分别通过10米×4穿梭跑和单脚站立两指标结果表示。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三类。我国3~6岁年龄段幼儿体质测试大多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该测定标准未包含测定身体机能水平的项目,而心肺适能被认为是体质健康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本研究将心肺适能评定纳入到体质健康评定指标中。

20米往返跑是测试心肺适能的良好方法,已在先前的同类研究中大量使用。因此本研究根据3~6岁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及负荷程度,从安全性、效度、可靠性及测试效率多方面考虑,选取身体成分(身高、体重)作为身体发育指标,心肺适能(20米往返跑)作为身体功能指标,力量、耐力(握力、立定跳远)和速度灵敏素质(2×10米折返跑)作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指标,来综合评价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意义及研究现状:体质健康是服务大众的,适用于所有种族、社会地位、性别、年龄阶段个体并作为其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测试、评定、监督及研究分析的理论依据,是普通大众为保持健康、减少疾病从而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效率所积极追求的健康状态。此外,体质健康也可以作为专业体育竞技人才比赛训练的理论指导和体能素质的评价参考。培养及保持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是贯穿每个个体生命始终的重要目标。

因此,对体质健康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发生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国民体质健康的提高意义更大、更具有实效性。体质健康对身心健康的诸多益处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众所周知的。体质健康现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之一,是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预测指标。目前也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和以后生活健康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体质健康各组成成分与几个相关健康状况有关:如较低的全身性和中央性肥胖,低水平的传统、新兴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更好的骨骼健康,减少疲劳,癌症幸存者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和自尊。体质健康,特别是心肺适能和肌肉力量,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一个强有力的标志。国外几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心肺和肌肉适能都与传统和新兴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且二者似乎有共同和累积的影响,高水平的心肺适能还可抵消高脂肪导致的有害后果。

除心血管风险外,较高的心肺耐力水平能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且与死亡率高度相关。体质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数量较少,现有的信息表明,心肺适能的改善对年轻人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和自尊有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似乎也与较高的学业成绩有关,但其可信度还有待进一步考量。我国学者吴慧攀表示随着心肺耐力的降低,青春期儿童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升高。最近的纵向研究对有关体质健康和健康状况的现有证据作出了贡献。

举个例子,心肺适能的改善已经表明可以降低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风险,肌力的的增强可帮助机体获得更大的骨量效益。而最近一项超过100万瑞典人参与的研究表明,若青春期时人体肌肉力量处在一个极低水平,与其全因过早死亡(55岁之前)的风险更高有关。在中年时期,心肺、肌肉适能同样值得关注。英国一项参与人数高达五十万的纵向研究说明,心肺功能越强,过早死亡的风险越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低。

结语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升高,不良身体成分对其大脑发育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超重和肥胖可能是儿童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结构受损、脂肪代谢失常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会影响儿童的自信、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此外,纵向研究的结果表示早期的高血压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其成年后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死亡率的增加。综上所述,体质健康与健康息息相关。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其生活方式、心血管代谢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志,也是预测未来患慢性疾病风险的指标。

相关知识

如何锻炼孩子的认知和记忆力
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案
儿童感统认知训练,加力健康智能感统认知训练系统
为什么心理健康教室中会有认知能力训练项目?
社区康复入驻智能设备,加力健康桌面认知训练助力中老人认知提升
有助于开发智力的东西
儿童认知能力训练全记录.pdf
补充大脑营养,有助记忆力增强
心理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其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
老年心理的认知关怀.docx

网址: 认知能力是指有助于感知、记忆、智力和行动的心理过程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