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为“瘦”切断神经?瘦腿和瘫痪,你选啥?

为“瘦”切断神经?瘦腿和瘫痪,你选啥?

  “变瘦”这件事

  相信都是集美们日思夜想的

  平时也在社交平台

  “取取经”,看看别人怎么瘦身~

  不过最近

  一则“小腿肌肉阻断术”的热搜

  却引起网友热议

  它揭露了一种“瘦小腿”的办法

  不过让人觉得很疯狂

  ↓↓↓

  视频截图

  几天前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

  分享了做“小腿肌肉阻断术”的事情

  网友表示这个手术

  可以让肌肉慢慢萎缩

  从而达到永久瘦小腿的效果

  平台截图

  这个词

  听起来就让人很害怕

  可没想到它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在某社交平台上

  一些博主亲身体验并分享

  “做了之后轻轻松松就能瘦下来”

  很多人纳闷了

  这“小腿肌肉阻断术”真的能瘦腿吗?

  大家都表示了疑惑~

  医生表示

  这项手术对身体伤害不可逆

  而在今天

  @丁香医生,就此事表示

  ▼

  正规整形外科医生

  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淘汰了

  “小腿神经阻断术”

  主要原因是不可逆

  被切断的神经无法复原

  从一位网友分享的手术经历中可以看到,术后她的腿围并没有变化,走路时还出现乏力、无法弯腰、膝盖无力等情况。

  而这一切,是为了“想要夸张点的漫画腿效果”,这一点,她在术前和医生强调了很多次。

  要是真的能达到这效果,OK, Fine, whatever。但是!!!但是啊姐妹们!!

  “刚做完手术小腿会瘦一点,但后期脂肪补充上去后仍会变胖,失去肌肉支撑后,小腿皮肤下坠会更加难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骨科主任、运动医学专家杨铁毅向媒体表示,小腿肌肉很重要,失神经后会影响走路、跑跳,甚至会跛……

  姐妹们,还是多考虑一下老年以后的生活吧!到时候反正大家身材都差不多了,搞不好人家跳广场舞还能跑800米,而你只能坐轮椅。

  网友分享自己做手术的经验

  是整形自由?还是审美被绑架?

  了解了手术过程和风险之后,不得不对选择做手术的这些小姐姐们说一声:勇!

  从目前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来看,这种手术还是得到了一些支持。这部分网友认为,做手术是自己的选择和自由,不该被别人价值评判。

  但还有很多人表示,这是被畸形审美环境包裹而不自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迎合所谓的美,无异于削足适履。

  从网友分享来看,以爱美为目的的“小腿肌肉阻断术”背后,是女生对“漫画腿”的追求,对腿部肌肉线条的嫌弃。

  再仔细想想,近些年,社交媒体上对于身材标准的要求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还是对“白瘦幼”的绝对推崇。

  和审美多元化与包容性的理想相比,现实总是背道而驰,女性总是被推入保守、单调的审美标准里。就连旨在破除年龄焦虑、呈现真实中年女性状态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其中的姐姐们在镜头前展示的还是“白瘦幼”的审美。

  什么时候,强健和美丽成了相互对立的概念?什么时候,美的标准只有“白瘦幼”?

  四川新闻网评:漫画腰刚过漫画腿又来,美难道等于伤身体?

  在相对美和绝对健康之间做选择根本不用思考,人们之所以一时头昏不过是受畸形审美裹挟和被医疗机构蒙蔽。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交媒体上各类“新姿势解锁”成为一种潮流,从巴掌脸、A4腰、反手摸肚脐,到前段时间的漫画腰挑战,“白幼瘦”的审美成了身材焦虑。医疗美容机构就是盯准这点,于是打着科学的幌子又制造了漫画腿。

  其实,美不等同于瘦,更不是“无营养的潮流”。在“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成见下,很多人认为胖的人是懒和不节制的表现,把瘦视为潮流,并由此制造了身体焦虑。以漫画腰为例,通过做拉伸的动作晒出自己纤细的腰身,这的确秀出了自己身体的柔韧、苗条的身材,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种挑战的身体条件,难道为了“美”就要冒着损坏腰部的风险拿命去秀?

  美是很多元的,但哪一种美都不能以健康为代价。为了所谓的“美”,不顾一切地“秀”,不仅一点儿也不“潮”,反而暴露自己的愚昧和无知。“漫画腰”“漫画腿”的炒作,其实说到底不过是那些包装过的审美定义和随之而来的大肆营销,最终为这一切买单的只能是广大网友自己。交点智商税也就罢了,若是为了追求“美”而伤身体,后悔都来不及。(孟伟)

  来源丨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丁香医生、@新浪微博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知识

“小腿肌肉阻断术”危险,别的瘦小腿手术安全吗?
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
瘫痪后,坚持3种康复锻炼,能帮助瘫痪患者重拾希望
瘦腿针效果怎样?瘦腿针瘦腿立竿见影的3大特点
瘫痪后要如何减肥
瘫痪病人的辅助器
EES治疗:让瘫痪者恢复行走能力
瘫痪怎么康复训练
坐久了可能会导致瘫痪!5个动作,缓解你的毛病!
小腿粗,肌肉型小腿想瘦小腿

网址: 为“瘦”切断神经?瘦腿和瘫痪,你选啥? https://m.trfsz.com/newsview49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