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胃痛、胃胀、没胃口……是不是有胃病?其实,有些肠胃症状或许不是病,而是源自你的情绪。
哪些情绪会影响
胃肠健康?
胃肠道是一个易于表达的“情绪器官”,人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会影响到胃肠功能或在胃肠症状上有反应。
伤心、抑郁、恐惧等压抑性情绪:通常容易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消化腺减少,因此出现食欲不振、早饱、打嗝、饱胀、便秘等反应。
愤怒、生气、紧张等亢奋的情绪:容易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并且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现实中这些肠胃
问题与情绪有关
1.愁出来的胃溃疡
有的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胃液分泌失调、胃黏膜血供减少等,轻者表现为胃口不好,严重者可导致胃溃疡发生,甚至出现急性出血。所以,胃肠医生经常跟患者说,胃溃疡是“愁出来的病”。
2.过于紧张导致拉肚子
在压力、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下大多数人都有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和便秘情况的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轴中大脑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如果一紧张就想拉肚子,或是被长期腹痛、腹泻困扰,可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那么,很可能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除了饮食刺激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心理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3.情绪导致胀气不适
人的脾胃极易受情绪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愤怒、抑郁、暴躁的状态下,往往会影响肠道功能,胃肠胀气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压力大也会使肠胃蠕动变慢,产生腹胀,如果你久坐不动,更容易让气体积聚,难以排出。
要想肠胃好
这2句话要听听
1.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
古人曰“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人知当食,须去烦恼”……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进食时应保持心情平和,精神愉悦,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脾胃为后天之本,一生下来,所有赖以生存的活动都要靠脾胃。而养脾首先要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心情舒畅。
从健康角度讲,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松身体、心情,这样才能避免情志对人身之本的侵害。
2.吃饭时候,别带着情绪
伴着气愤的情绪进餐会影响神经的调节,从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造成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极易导致消化不良。
同时,生气时大吃大喝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极易发生胃炎、胃穿孔、胃溃疡等疾病。因此,生气时不要勉强自己大吃大喝。
来 源 / 健康时报、上海徐汇
相关知识
有些肠胃问题或许不是病,可能都是你情绪不好惹的祸!
[健康之路]心理专家有话说(下) 爱生病可能是焦虑惹的祸
不想肠胃疾病找上门,坚持做好这7个件事,或许能保持肠道健康
不消化是肠的问题还是胃的问题
消化不好一定是胃的问题吗?如何调理肠胃,促进消化?
腿疼,可能是心脏的问题
消化不良是胃的问题还是肠的问题
肠胃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湿疹可能是胃肠道不好引起的!
肠胃问题与不良生活习惯有何关系?如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肠胃
网址: 有些肠胃问题或许不是病,可能是情绪不好惹的祸! https://m.trfsz.com/newsview49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