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儿时年俗知多少?

儿时年俗知多少?

送走了灶王爷,尔后,每天都有新任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俗文化经过代代流传,早已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优秀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人明风尚、识礼节,还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也已形成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二十三,祭灶王”。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古时迷信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现在还有很多的地区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这一天祭祀灶王爷是希望灶王爷能够上天后在玉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从而让自己的家庭风调雨顺。

传说灶君姓张,有人说名叫张奎。农村有的娇儿,寄养在灶爷跟前,就起名“章(张)记”或“记章(张)”。

一进入腊月,集市杂货摊子上都摆放着灶君爷爷画像,以待出售。

灶爷灶奶过去也有讲究,两边配有绿纸(必须是绿纸)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联文并不只限于此,还有其他。但不管联文怎样的不同,其横批一律是“一家之主”四个字,这就说明,老灶爷是家庭主人。生活中有句歇后语,叫做:“老灶爷上天——好话多说,”正是这幅对联上联的注脚。

老灶爷何时上天呢?同样有联文给出答案:“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一幅对联把灶爷上天,何时去何时回说得清楚明了,整整一个星期。

1

每天都有新任务

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饭前,家家都要祭灶,用现在的话说,灶爷上天之前是要践行的。

送走了灶王爷,尔后,每天都有新任务。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一方面扫去过去一年的晦气祈求来年好运连连,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大扫除,为信念迎接客人做准备。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按照现在理解就是做豆腐储备过年吃。传说这一天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可以表示自己的清苦,从而获得玉帝的同情,来年能够得到玉帝的赏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会把自己家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当作自己一年的酬劳,也为过年做充分的准备。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年集,置办年货。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上街赶集,宰鸡买鱼,开始不停的补充过年所需的食材。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在这天,各家各户都会开始蒸馍打年糕,古人在最初的时候是用桃木作为辟邪之木树在门前,后来被红纸对联所替代。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这一天是上坟祭祖的日子,各家男丁带着家族后辈去给先人添坟烧纸放鞭炮,给祖宗送过年钱的日子。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这一夜是守岁之夜,辞旧迎新的日子,每一家都会守在家中等待跨年之时。

2

传统拜年有讲究

三十晚上,家中的长辈总会再三叮嘱:初一要起早,且不准叫喊,尤其时候不能喊名字。

五更天,大人们便早早起床,点燃主屋中堂上的两支大红蜡烛,把屋里黑黝黝的屋顶照得亮堂堂的。也有十来岁的男孩子们,彻夜不睡,摸黑出去捡炮。炮仗有迟捻不响的,鞭炮声一落,立刻围上去抢。俗言,慌哩给拾炮一样。

有的小孩子睡觉,又不准叫喊,怎么办?办法是有的,那就是让燃放鞭炮的响声惊醒。大年初一的早上,爆竹声宛如枪炮战,何愁惊不醒顽睡少年?

起床后洗一把脸,先是拜年了。

拜年开始。首先是最高辈份的先拜祖宗(家堂),然后正襟危坐地坐在正屋条几的右首,等待着晚辈们给他们拜年磕头。

拜年的次序,自然是先长后幼,同辈的先男后女。作为家中小辈,拜年的那几个头,甚本上都不白磕,往往大人们要给几个压岁钱。

拜年结束后,该吃饺子了。这时,还有一风俗须要遵行。否则,尽管饺子煮熟了,仍然不准吃。那就是敬天、敬地、敬门神、敬祖宗、敬灶爷,这五敬,过去叫做“浇奠”。然后,这才先长辈、后晚辈等逐一盛饺子吃。

农村过年,早上的饺子吃罢,锅里剩下的烂饺子和汤全部要倒进牲畜(牛或骡、马)的饲槽里。

早饭后,老人留在家里接待前来拜年者,同时也接受他们的参拜。年轻人及孩子们全都去同族家拜年。然而拜年的头也不是胡磕乱拜的,也有祖制,有规矩。

拜年的顺序须按祖宗的长幼序列排布,彼此相遇后,都重复着一句话:“新年好!”

拜年无论到达哪一家都能受到热情接待,主人家中堂的地上早已铺就一张草席,那是专为跪拜设置的。

3

风风火火过大年

年节期间,亲朋好友携带礼品相互拜访,其历史更是久远。

初二走亲戚必走舅家、舅爷家,一般初三走姑家、姨家,先近后远。

大年初四,是灶王爷查户口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待在家里,迎灶王。

往后每天的分工则更加精细了。

大年初五,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沥酒拜街中,各家各户开始送穷,这一天是送穷鬼的日子。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这一天是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注重人,安顿身心健康,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之日。这一天是众星下凡之日,各家各户要制作小灯点燃来迎接众星。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日。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作为主宰天地的神灵,人们要举行祭典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古时吃面全靠碾盘,所以这一天是祭祀石碾的日子。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的日子。紫姑是古代弱女子的守护神,所以在这天很多的贫苦女子来祭奉她,乞求保护。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快到了,要为元宵节赏灯做准备。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从这天开始,街道巷陌开始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十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日,元宵赏灯时。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吃汤圆、赏灯、猜灯谜。这一天的结束也意味着新年的结束,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4

文化传统,精神追求

民俗文化是民族历史的记忆,也是民族情感的寄托。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比如扫新、守岁、贴春联等年俗就都传承至今,微信红包等更让老年俗焕发出新活力。借助这些内涵厚重的民俗文化,春节更有喜庆味、家国味,追梦人更有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传统节日中回归传统习俗、品味传统文化,也已经成为很多人们过年时的首选。事实上,这些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需求。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独具特色的习俗,就堪为构成传统文化的活的灵魂。

来自云掌财经 素材来源:聚焦泌阳、央广网、历史趣事听我说

相关知识

大寒习俗与养生禁忌知多少?“大寒迎年”
【中国月子习俗】中式坐月子习俗盘点 中国坐月子的老习俗你了解多少?
孕期孕育知识知多少
婴幼儿睡眠知识知多少
小年习俗之大扫除
新生儿睡眠知多少?
普及幼儿口腔保健知识,关注青少年口腔健康
儿童安全座椅知多少?
儿童保健你知多少?
婴儿睡眠时间多少适合呢?

网址: 儿时年俗知多少? https://m.trfsz.com/newsview51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