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专家热议汽车电动化发展:前景怎样?如何“清障”?

专家热议汽车电动化发展:前景怎样?如何“清障”?

专家热议汽车电动化发展:前景怎样?如何“清障”?

2020年09月30日 13: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9月29日,由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国是论坛之第三期“能源中国”在海口举行,来自多个部门的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出席当天论坛,围绕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认为,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等因素的背景下,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汽车零排放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对于实现“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她进一步称,从更宽广、更深层次的视野出发,汽车电动化关乎中国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低碳清洁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近期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该目标,交通电动化将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人均机动车拥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很远,要买车用车但又不能增加排放,这时候电动车有了用武之地。”邹骥直言,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产业等方面正走向世界前列,这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现在业界的共识就是电力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指出,高碳结构的问题可通过现代能源体系来解决,而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就必须重视电力发展,汽车电动化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王仲颖认为,电动汽车对石油能源有一个巨大的替代效应,中国未来的能源系统核心就是电力系统,而电力系统的关键是要电力绿色化,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会得到支撑,而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反哺”电力系统。

  汽车电动化前景怎么样?与会嘉宾表示,以电动汽车为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早、开局好、后劲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指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居世界第一。他提到,从2014年至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一直快速增长,随后增速略有下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补贴政策作用减弱,产业发展由原来政策导向逐渐向市场导向转换,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上述波动,现在亟待新的产业政策来接力,使新能源汽车能有持续向好的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指出,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行业共识,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在15%到25%之间;2030年保有量超8000万辆,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超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谈到了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潜力。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就是要传递绿色、智能、安全的理念,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引导农村居民的出行方式升级,也可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核心是要去努力打开农村的市场,而现在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海东强调,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能在市场化的情况下,让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可以和传统汽车来竞争,甚至竞争力能够超过传统汽车,如此一来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才能上去。

  如何为汽车电动化“清障”?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上述汽车电动化的未来蓝图,助力产业健康发展,仍要闯关克难。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指出,要破解两个过度依赖来推进汽车电动化。一是过度依赖特定领域,在商用车领域目前过度依赖于公交电动化,乘用车领域过度依赖运营车辆类电动化,市场规模最大的个人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明显滞后。二是过度依赖特定区域。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五位省份都在东部,同时乡村和农村市场尚未完全启动也制约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广度提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宗龄指出,应协同创新行业共治,共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上的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都应当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工作协作,多措发力。她认为,应联合建立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提出的“监管沙箱”制度,创新中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行业共性安全技术共享机制等。

  “锂电池能不能得到清洁环保的回收,决定了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衷是不是能很好地实现,如果我们后端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初衷就要大打折扣。”中国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韦洪莲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回收体系,提升技术体系的成熟度,且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防范关键矿物资源安全风险,需要统筹长远考虑,保证中国新能源产业能够稳定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斌认为,汽车电动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较大挑战。比如,在创新层面的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协同进行攻关;汽车电动化的人才也存在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警惕疫情影响下产业链断链的风险,中国需要强化产业链关键领域的布局,例如在矿产资源领域、零部件环节等。

  据悉,“能源中国”系列论坛聚焦在低碳能源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领域,旨在促进上述领域的高水平、深层次的交流,并推动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业界热议清洁能源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注车内健康,倡导健康出行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引领汽车行业加速发展
大专建议报什么专业 哪些专业前景好
2024动感单车趋势:如何让你的汽车生活更动感?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电动汽车,伴你健康出行
新能源汽车污染环境的对策
汽车黑科技研究:车载健康的五个发展阶段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长城汽车携全新蓝山闪耀广州车展 诠释智能化实力

网址: 专家热议汽车电动化发展:前景怎样?如何“清障”? https://m.trfsz.com/newsview53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