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指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项标准:①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人格的形成与自身素质有关,同时也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大。当前,部分中学生存在“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责任感”、“情感缺失”等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就必须要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如今有部分孩子缺乏责任感,其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对班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学习不自觉,参加班级劳动缺乏热情。培养责任感会提高自我意识,将较低的“我”向较高的“我”提升,并使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因而培养责任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负责”的教育。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我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总体情况,要求学生都为创造平等、和谐、自律的良好班集体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告诉学生要摆正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为了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负责任的精神,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班里都要担负起一定的义务和职责,自愿地接受各项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无须别人来监督,而是在一种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充满使命感精神的激励下主动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并较好地完成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责任教育,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提升学生的人格操守。
二、 教育学生学会真诚待人
真诚,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范畴,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标尺。一个缺乏真诚的人,他的人格形象仿佛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心与心之间横亘着沙漠,而真诚则犹如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获得共鸣和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学会真诚待人。首先,作为班主任我要求自己在学生中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面前我敢于说真话,敢于坦诚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失误,使学生明白人无完人,老师会犯错,自己也会犯错,而关键是做了错事该如何正确面对。另一方面,我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要想真正做到真诚,学会真诚待人,师生之间就必须以平等、理解作为基石,以此来培养学生真诚的人格情操。三、教育学生懂得给人以爱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心理挫折的考验,只会索取爱、享受爱,不懂得给予爱。这些会使学生变得自私狭隘、缺乏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其成为既是沐浴“爱”的主角,又是传递“爱”的使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给人以爱至关重要。我觉得这方面的教育主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要给学生创造温暖、欢快、慈爱的气氛。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给他们创造一个美丽、温馨而又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一个和谐校园的群体关系、一个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会使置身其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体会到在被爱的同时,同样也要给予爱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拓展学生人格培养的空间,开辟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教育工作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如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参与了“社区卫生,人人有责”、“关爱生命、呵护老人”等公益活动。通过活动经历,让学生体验给人以爱的精神享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期,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常常过度放大自身,忽视他人的价值,表现为“唯我独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心态的一种体现。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与人为善,对学习、生活价值有着正确的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常引导学生要善于挖掘他人的长处,更好地理解、同情他人。教育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尊重和理解别人,使其获得应有的自尊。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和自立的位置,都各有长短,要求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从而学会与人平等交流、和谐相处。 五、细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信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当我们一事无成时,我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打倒,于是我们觉得生活痛苦、暗淡无光;当我们建立了自信,思想上也变得乐观、豁达,从而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美好了。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越优秀的学生越阳光、越自信,越后进的学生越自卑、越怯懦;而越阳光、越自信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变得更优秀,反之,越自卑、越怯懦的学生则变得越差。所以,如何培养、呵护后进生的自信心成为每一个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需要加倍呵护,恰恰是越后进的学生其内心越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给他们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班中有两个女生,性格内向,成绩较差,心理特别压抑,自卑感严重,平时连抬头直面黑板的勇气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时时以亲切的目光给予鼓励,她俩的点滴进步都毫不吝惜地予以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两个女生的成绩渐渐提高了,更可喜的是,她俩的头抬起来了,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对后进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是最能鼓舞士气的,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是细心呵护他们的信心,对他们进行切实的指导,改变他们的糟糕境遇。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教师要扮演好“心理学者”的角色,要成为学生行为矫正专家,在情感上沟通,在精神上勉励,让学生抬起头走路。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我们的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所以,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就需要细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有自信心,它就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如同火,可以焚烧困难,照亮智慧。
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要不断完善自己,一方面要精神焕发,以自然和谐的美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以智慧去获得学生信任;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以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班主任应以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总之,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人格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更多的人格教育功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中学生。
相关知识
大学生怎样塑造健康人格
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发展自己的健康人格
八个方面的成长 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人格塑造
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人格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doc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doc
试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网址: 努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https://m.trfsz.com/newsview54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