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开孙药师”,用于医药科普,供参考。15个清热去火的古药方,历久弥新,一文总结:
1、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药物组成:黄连、黄萃、黄柏、栀子。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适用于三焦火毒证。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脑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茵陈蒿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3、大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能与主治:峻下热结。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4、白头翁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热毒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5、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适用于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6、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能与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适用于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症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7、小蓟饮子(《济生方》)
药物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梔子、甘草。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利水通淋。适用于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8、柴胡清肝散(《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银柴胡、炒栀子、连翘、胡黄连、生地黄、赤苟、龙胆、青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肝热,消疳积。适用于肝疳。症见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身体羸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
9、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药物组成: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用于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10、清骨散(《证治准绳》)
药物组成: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虚热,退骨蒸。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11、山豆根丸(《仁斋直指方论》)
药物组成:山豆根、北大黄、川升麻、朴硝。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利咽消肿。适用于积热咽喉闭塞肿痛。
12、牛黄清心丸(《疸疹世医心法》)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栀子仁、郁金、辰砂、牛黄。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适用于温热病热闭心包证,身热烦躁,神昏谵语,以及小儿高热惊厥,中风昏迷等属热闭心包证者。
13、射干汤(《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射干、升麻、枳壳、大黄、羚羊角、柴胡、木通、玄参、甘草、龙胆、马牙硝。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用于中焦热结,唇肿口生疮,咽喉壅塞,舌本强硬,烦躁昏倦。
14、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药物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适用于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症见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15、连翘散(《外科精义》)
药物组成:连翘、栀子、甘草、防风。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一切恶疮,疼痛,烦渴,大便溏泄,虚热不宁。
相关知识
喝什么茶清热解毒去火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一文总结
古代宫廷减肥药膳方
肝火旺盛怎么调理 盘点去肝火的10种中药
初秋清热降火的最佳食物
传承千年的15个美容古方:古代公主皇后也用过!
火视总结
15个超级有效的中医美容古方
减肥瘦身的神圣中药古方
古代宫廷减肥药膳方 皇家级减肥食谱
网址: 15个清热去火的古药方,一文总结 https://m.trfsz.com/newsview54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