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当然由于史料的有限,三千年的历史仅为保守估计,至今为止,中华箸文化的起源年代谁也无法说清,现在关于箸的起源的说法都是根据专家的推证和旁证得出的。
早期的筷箸为首粗足细的圆柱形进食器具,春秋时代的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圆柱体。唐代的筷箸较长,宋辽夏元时期的筷箸相对较短,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筷箸,装饰也日渐奢华。明代,箸在器形上有更加明显的发展——首方足圆,上部为方形,下半部为圆形。这样不仅筷箸放在桌上不易滚动,挟菜时也不易打滑,同时也方便了能工巧匠在筷箸上刻字雕花。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清代的筷箸,其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用尽匠心,在筷子上题词、刻诗、绘画、烙画、镶嵌、雕镂等艺术形式多姿多彩。所以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还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早在唐代,上海城隍庙一带生产的筷子名声远扬,销售高档的象牙筷、乌木筷、银筷等。开埠以后,我国第一条机械化的筷子生产线就诞生在上海,提供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的筷子都是上海生产,并且作为国家礼品送给外国友人。在上海民间信仰里,筷子是有神灵的,每年腊月底祭灶、祭祖时,要放置碗筷,在筷笼边贴符祭“筷子神”。
筷子历来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婚庆礼仪中,成双成对的筷子意喻快生贵子、快快乐乐、和睦相处等好兆头。筷子的使用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禁忌,如忌讳使用长短不齐的筷子、用筷子指人、用筷子敲击碗和盘子、将筷子插在饭头上、将筷子颠倒使用等。
筷子的使用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行为方式和宗教礼仪,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文学作品里,筷子经常成为歌颂的对象。如唐杜甫《秋日阮隐居致韮三十束》诗:“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筯头。”宋黄庭坚《元明留别》诗:“桄榔笋白映白筯,椰子酒清宜具觞。”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里,都有筷子的描述与情节。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如“姐妹两人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酸甜味,总让她们第一尝。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简单、平凡的筷子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活、文化、礼仪方面的丰富内涵,但筷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日渐式微,亟待加以研究、保护和弘扬。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对保护筷箸文化十分重视,不仅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还把每年8月4日设为‘筷子节’,韩国也有人声称筷子是他们祖先的发明。中国的筷箸文化已经成为日、韩竞相争夺的一项文化遗产。
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以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一些学者甚至将“东亚文化圈”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重新认识筷箸习俗的文化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有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关知识
中药养生:传承千年的健康智慧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医智慧
用竹筷子好还是用银筷子好? 爱问知识人
传承千年的脉搏:中医与中国人的生活
老年人中医养生:传承千年的智慧
减肥“神器”,原来是传承千年的中医!
健康产业与传统文化互利共生 既创富亦传承
碧生源“源远 缘长”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召开
食育丨浅谈食育的文化功能
穿越三千年醇香,西安黄桂稠酒:历史的味道,今日的传承!
网址: 传承千年的筷子文化 https://m.trfsz.com/newsview54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