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营养健康在当今已经是国内 外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 有全面小康 ”。我国农业应从提高主粮营养品质、增加食品多样性等角度入手,进一 步凝练重大科学问题, 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推动多学 科跨领域协同发展。认为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与健康角度,围绕人类发育、健康、 长寿等核心科学问题和相关理论技术,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建立适合于中国大众普通人群营养改善与个性化精准服务并举的营养健康新模式。 对 于医疗体系与健康保障体系并重发展的新型健康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组成专家组规划 未来十年体系发展的路线图。 认为依赖药品临床治疗的现代西方医疗体系存在巨大局 限和缺失,现行的欧美健康模式不等于中国的健康模式, 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与健 康角度, 研究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的、 食药同源的、 养生为理念的群体营养改善与个性 化精准服务并举的营养健康新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服务中国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的、 低经济与社会成本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在我国慢病高发的 “健康新常态 ”形势下,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统筹 医疗卫生体系与健康维护并重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组织食品、医疗、营养、生物、 农业等跨领域、 跨学科的学术力量和社会资源, 围绕重大工程凝聚力量, 联合梳理凝 练营养健康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开展国家顶层统筹专项科技规划设计, 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 建立营养健康交叉学科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在各高校逐步 进行试点与推广,做好营养健康教育与知识普及,全面提升国民营养健康科学素养。 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学科融合、 联合攻关, 建设高水平营养健康科技创 新平台,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一、营养健康科学前沿 与会专家作了 “中国营养健康科学研究与营养干预策略 ”中心议题评述报告,指出 建设 “健康中国 ”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健康以营养为先 ”,强 调了我国人民健康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营养健康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传统营养学科 的横向拓展和交叉学科的纵深研究, 加快营养科学体系的完善, 将科学的理论研究应 用于有效的营养实践, 群体预防策略与个体化精准有机结合, 切实解决居民的营养健 康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与会专家还分别作了 人类肠道菌群、营养与健康“ ”、 “脂代谢与营养干预 ——米色 脂肪:肥胖预防和治疗的靶点组织 ”、 “基于纳米成像技术的营养组分体内实时无损研 究”、 “现代营养组学在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 “食品功能成分与慢性疾病营 养预防研究进展 ”专题报告。 在讨论中, 专家们认为, 营养健康科技创新是落实国家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域科学家应面向科技创新 2030 重大工程,梳理营养健康基础研 究和前沿技术,凝聚学界力量,主动发声。加强政府、行业部门间的共享、开放与融 合,实现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发展。指出肠道菌群和食物成份相互作用是当 前的研究热点, 但目前研究停在食品成份到达肠道后与微生物作用的第一个循环, 而 对代谢后
相关知识
营养与健康所翟琦巍研究组揭示节食后体脂反弹和肥胖的机制及其营养干预策略
汤臣倍健携手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升级合作 深化科学营养研究
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
城市学龄前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干预研究.PDF
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战略思考
营养与健康所揭示节食后体脂反弹和肥胖的机制及营养干预策略
青少年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策略 膳食 青少年 营养 策略 饮食
青少年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策略
运动营养干预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及健康影响研究
饥饿策略与Zara的不怕缺货.pdf
网址: 营养健康科学研究与营养干预策略.pdf https://m.trfsz.com/newsview56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