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8条简讯 | 阅读时间约为 10 分钟◆◆ ◆
产经观察
1|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GLP-1,贝那鲁肽能否卡位减肥市场?
减肥药市场风起云涌。
近日,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肥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
贝那鲁肽是国内首款获批减重适应症的原创新药,也是继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三款获批的GLP-1类减重新药,为超重肥胖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那么,作为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GLP-1,贝那鲁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呢?
/ 01 / 显著优势在于安全性
从药物结构来源的角度看,GLP-1类药物根据改造程度,分为“非人源、人源类似物、全人源”三种。距离人源结构差距越大,产生抗体程度也会越大。换句话说,潜在安全性问题也会更高。
例如,利拉鲁肽虽然是除贝那鲁肽外人源化程度最高的GLP-1药物,但仍有8.6%的患者会产生抗体,对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FDA在其说明书中,就以黑框警告的方式提示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
贝那鲁肽的结构与人体生理性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理论上,作为一款全人源属性的GLP-1,长期应用下产生抗体的可能性低,在安全性方面也会具有一定优势。
根据临床前小鼠的研究,贝那鲁肽不存在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毒性。
在人体的研究中,贝那鲁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恶心,不存在其它长效GLP-1药物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加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一款全人源属性的GLP-1,贝那鲁肽还拥有非人源属性GLP-1药物所不具备的生理获益。
如下图,天然GLP-1(7-36)被降解之后的代谢产物,包括GLP-1 (9-36)、GLP-1(28-36)等,其依然具备有价值的生物活性,包括心脑血管保护等。
非人源GLP-1或人源类似物的结构,修饰目的就在于其不易被DPP-4及中性肽酶(NEP-24.11)等降解,因此也难以产生人天然GLP-1的活性代谢产物。
而贝那鲁肽由于其全人源的结构特性,具备这一优势,即其代谢产物可以为患者带来代谢改善、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减重等方面更多的综合获益。
作为一款需长期使用的药物,GLP-1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点上,贝那鲁肽具备明确的安全性优势,由此将为其带来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 02 / 短效但不输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贝那鲁肽作为一款全人源GLP-1,在体内半衰期更短、更易被降解,但这并非意味着缩短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因为一旦其与GLP-1受体结合,即可立即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药效作用。换句话说,药物的作用时间,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但并不等同。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在GLP-1类药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脉冲式给药和持续给药对减重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持续给药的方式长期效果会更差。
所谓持续给药,指的是药物持续暴露,这或许会造成延缓胃排空的作用逐渐减弱。实际上,当前的长效GLP-1,均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延缓胃排空作用会明显减弱的现象,最终导致减重效果明显下降。
而贝那鲁肽等采取的脉冲给药,指的是短时间内给药,这种方式似乎可避免药物长期高浓度刺激带来的疗效下降。
贝那鲁肽获批上市,意味着其临床试验达到终点,能够起到不错的减肥效果。换句话说,贝那鲁肽短效但不输疗效。
/ 03 / 抢滩十年难得的大机会
毋庸置疑,GLP-1领衔的减肥药有着十年一遇的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核心在于,药物商业化的本质等同于流量变现。潜在用户体量、单个用户价值,决定了产品的想象空间;付费意愿的强弱,则决定产品的实际商业表现。
在用户体量和用户付费意愿方面,减肥药有着无可匹敌的逻辑。
首先,受众群体规模极大。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内超重率、肥胖率迅速攀升。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国内50%以上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甚至达到40%。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国的肥胖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30年达到3.29亿人。
其次,支付意愿较强。在对健康和爱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减肥市场的用户付费意愿超出想象。根据艾媒咨询《2020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发展监测》数据,接受调查的超重或肥胖的中国成年人中,91.6%的人愿意为瘦身付费,其中57.8%愿意付费1000元以上。这一点,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受欢迎程度足以窥探一般。
最后,则是单个用户价值较大。价值一方面取决于定价,另一方面取决于用药周期。定价方面,前段已经提及,受众对价格接受度高。另一方面,减肥天然受人体内分泌调控影响,体重管理难在一朝一夕。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因为减肥药稀缺,国内药企拥有显著的机会。诺和诺德公告显示,目前国内市场GLP-1受体激动剂处方渗透率低仅为2%。换句话说,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
截至目前,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的原研新药。从先发角度来看,贝那鲁肽无疑具备一定优势;从技术角度,贝那鲁肽则是一款全人源GLP-1,具备差异化竞争的可能。
贝那鲁肽能否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氨基观察)
2|「克立硼罗软膏」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治疗特应性皮炎
8月3日,药监局官网公示,辉瑞的克立硼罗软膏(商品名:舒坦明 )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推测用于3个月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
克立硼罗是Anacor公司开发的一款小分子、非激素、非甾体类抗炎的外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2016年5月,辉瑞斥资52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并获得此药物。
同年12月,克立硼罗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10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特应性皮炎处方药,也是首个抑制皮肤磷酸二酯酶4的非甾体外用药物。
2020年4月,FDA批准辉瑞克立硼罗软膏补充新药申请,将其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年龄限制从2岁扩展至3个月,这也是FDA批准的首个小至3月龄患者的100%非激素类外用处方药。
2020年7月,克立硼罗软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从递交上市申请到获批用时不到6个月。
根据医药魔方PharmaGO数据库,克立硼罗软膏用于中国和日本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儿童(2岁及2岁以上)和成年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及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儿童和成人患者长期维持治疗减少复发的III期临床研究均已完成。
特应性皮炎通常称为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湿疹样损害和皮肤干燥,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0%的成人和20%的儿童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婴儿期皮损大多在2岁以内起病,患儿将出现皮损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其睡眠和生长发育,随着病情进展,还容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来源: 医药魔方Info )
3|氟维司群和奥曲肽微球两款仿制药获批上市
8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齐鲁制药的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与氟维司群注射液两款仿制药获批上市,前者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醋酸奥曲肽微球仿制药。
醋酸奥曲肽微球原研由诺华开发,是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的长效注射剂,一个月仅需给药一次,是治疗肢端肥大症和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药物。原研药于1998年首先在美国上市,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齐鲁制药则于2016年立项开发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并在2022年1月申请该药物上市。
氟维司群为一类新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类抗乳腺癌治疗药物。该药物阻断了雌激素的营养作用而本身没有任何部分激动(雌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雌激素受体蛋白水平有关。
氟维司群原研由阿斯利康开发,201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包括:1)用于在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后或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疗中进展的绝经后(包括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2)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用于既往曾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齐鲁制药抗感染药物注射用美罗培南也在近日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它是第二代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成人和儿童由单一或多种对美罗培南敏感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妇科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 (来源: 医药魔方Info)
4|国内首个!ROCK2抑制剂「甲磺酸贝舒地尔」在华获批上市
8月3日,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烨辉医药的甲磺酸贝舒地尔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该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ROCK2抑制剂。
贝舒地尔是一款Rho相关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其通过下调STAT3减少Th17细胞的过度活化,并上调STAT5增强Treg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平衡。2021年7月,该产品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二线治疗后失败的12岁及以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贝舒地尔也是第一个获FDA批准上市的小分子ROCK2抑制剂。
2019年11月,烨辉医药与Kadmon公司(已被赛诺菲收购)达成协议,合资成立BK Pharmaceuticals,以推进贝舒地尔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工作。
在II期ROCKstar研究中,66例患者接受贝舒地尔治疗后,客观缓解率达77%,完全缓解率为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4周,2年总生存率为89%。
cGVHD是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可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cGVHD中,移植的免疫细胞(移植物)攻击患者的细胞(宿主),导致多个组织发生炎症和纤维化,包括皮肤、口腔、眼睛、关节、肝脏、肺、食道和胃肠道。 ( 来源:医药魔方Info )
5|6.8亿“黑马”品种,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来了
8月3日,NMPA发布新一批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其中,湖南科伦的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获批上市。不久前,科伦才获批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至此,科伦药业共有4款吸入剂产品。此外,还有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上市在审中。
左沙丁胺醇是一种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为沙丁胺醇左旋体,临床上用于治疗或预防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左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原研为美国Sepracor Inc.公司,于1999年3月被FDA批准上市。2019年9月,健康元上市国内第一个新3类注册获批的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丽舒同®),成为首个在中国上市的左沙丁胺醇吸入制剂。
药融云数据库显示,2021年该品种市场快速打开,院内销售额快速攀升至1.8亿元,2022年达6.78亿元,同比增长278%,一副“黑马之姿”。其中,健康元药业市场优势明显,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据药融云查询,继健康元之后,一直无其他企业获批生产左沙丁胺醇,直至2022年,才陆续有多家企业过评,包括南京恒道医药、扬州中宝、四川普瑞特药业、江苏长泰药业、扬子江、仁合益康等企业,扎堆之势初显,当前健康元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也或将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吸入给药凭借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势,市场正在快速崛起。据药融云数据库,在2022年的呼吸系统用药化药/生物药院内销售TOP10药品中,吸入剂强势占有7个名额;从具体销售额来看,2022年院内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吸入制剂便有16款。(点击阅读相关:吸入剂“王者”腰斩,国产追赶进口,百亿市场,国内如何发展?)
据药融云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2021年至今,科伦药业按新分类申报上市的吸入剂产品有5个,其中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和此次的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已获批,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的上市申请正在审评审批中。
富马酸福莫特罗是一种速效、长效选择性β2肾上腺素类受体激动剂,能产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抑制肥大细胞炎性介质释放作用,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被列入了《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目前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仅3家企业(1家进口,2家国产)获得批文,科伦药业有望争取国产第三家获批。 (来源:药融云 )
行业动态
6|埃博拉病毒疫苗获FDA批准扩大至12个月及以上人群
8月3日,默沙东宣布,旗下埃博拉疫苗Ervebo(V920)获FDA批准扩大适应症,适用于12个月及以上人群的主动免疫,以预防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
该疫苗曾于2019年11月、12月分别获欧盟委员会、FDA批准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于2023年7月20日建议扩大批准 Ervebo,用于1岁及以上人群的主动免疫。欧盟委员会现将考虑CHMP的意见,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做出最终决定。
默沙东高级副总裁、全球临床开发负责人兼首席医疗官Eliav Barr博士说:“埃博拉病毒病具有传染性,对儿童和成人都有可能致命。我们对于Ervebo获批扩大至儿童人群感到自豪,这是我们持续致力于帮助解决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全球健康威胁的又一个里程碑。” (来源: 医药魔方 )
7|“买同样的药,只要原先的零头”,31省份确定第八批集采落地时间
截至7月25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已确定第八批国采落地时间,落地时间均在7月31日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向各地医保局证实,山西、甘肃、天津、海南、山东、青海、江西、河南、西藏、河北、内蒙古、广西、辽宁、黑龙江、上海等地已经落地执行。
● “买同样的药,现在花的钱只要原先的零头”
江西省上饶市的王银(化名),是一名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为了维持正常的血钙,避免血液透析造成的肾性骨营养不良,长期服用骨化三醇软胶囊。光该药一项每年就需支出2649.9元。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骨化三醇软胶囊在第八批带量采购后价格从每片3.63元降为0.65元,每年仅需474.5元,仅该一个药品费用就节省了2175.4元,降幅高达82%。
“买同样的药,现在花的钱只要原先的零头,减轻了自己家庭不小的压力。”王银说。
根据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于2023年7月1日零时起在江西省落地实施,共涉及39种药品,平均降价67.12%,最高降幅99.5%。截至目前,江西省有1480家医疗机构参与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申报了采购需求。
来自河南郑州的曹妍(化名)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经常失眠早醒、入睡困难、彻夜失眠。医生告诉他需要长期服用米氮平片达到半年以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司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她一直在院内用药,第八批集采后米氮平片降价了,特别开心,这对于患者来说能够减轻很大的用药负担。”
在第八批集采之前,进口的米氮平片在医院价格每盒需100余元,集采之后每盒降至24.2元,降价幅度达70%以上,当天患者以24.2元的药价开出了药物。“以前能买一盒药物的钱现在可以买四盒,集采之后我们能够买到这么便宜的药物,也不用经常来回跑了,希望连续用药之后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曹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7月1日起,河南省范围内的第八批药品集采开始落地执行,现在一些比较常见的药品品种都实现了降价。
河南郑州市医疗保障局价采处处长李云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举例说,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在郑州集采落地后的价格为15.99元/盒,肝素类的药品那屈肝素钙注射液集采后的价格为156.8元/盒,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集采后的价格为36.68元/盒。
此外,内蒙古、青海等多地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透露,已经开始执行第八批集采药品价格,所有公立医院都必须按照集采的价格给患者售卖药品。例如经常使用的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之前的价格在90多元,现在15元就能在当地买到医院买到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专家组成员、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常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随着第八批国采中选结果的落地执行,药品的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例如,首次纳入集采的抗凝血、抗血栓的肝素类产品,以依诺肝素为例,从集采前的30元以上降至12-16元,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急抢救用药,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降幅80%、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幅48%等,这将进一步扩大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受益面。
● “首先的是药品质量,其次是药品的价格”
“实际上,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首先是药品质量,其次是药品价格,第八批集采落地之后,一些患者常用的药品会实现大幅度的降价,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择优选择药物。”青海省药品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集采落地执行后,医保部门曾联合卫生部门,委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组织全国3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对前三批集采的37种药品进行了真实世界的临床等效性研究,结果证明集采中选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常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所有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均通过了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与原研药具有“同等质量、同等疗效”,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保证了临床能够使用到高质量的国产仿制药。集采后,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比例由集采前的50%提高到90%以上。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认为,集采能够提高“群体用药质量”。一是集采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占比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用上了质量更高的药品。“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生产的仿制药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的质量层次,中国的仿制药产业已经位居全球前列”;二是集采后药品价格下降,更多人可以用得起更好的药品,比如胰岛素集采后,三代胰岛素的用量和占比提升明显,二代胰岛素的用量和占比有明显下降;三是药品可及性提高,集采药品的总用量,集采后比集采前有较大提升,部分高值药品集采后用量是集采前的5倍甚至10倍,更多的患者用得起质优价宜的药品了。
此外,各部门应协同工作,保证集采药品的质量。药品监管部门将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确保集采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常峰举例说,上海市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实行“批批检”,确保每批次药品的质量稳定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集采中选药品的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的监管,鼓励临床监控不良反应事件并积极上报,持续保障用药质量水平。
而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在蒋昌松看来,集采会为他们带来两个影响:一是持续利好;二是短期利空,但总体形势向好。
蒋昌松举例说,2018年“4+7”城市集采试点是最早的国家组织带量采购项目,抗癌药品培美曲塞中选,其2018年销售额3千万,中选之后19年这款药品销售额6亿,20年销售12亿,21年销售14亿。该药物的生产企业四川汇宇2022年成功上市,成为四川省内江市的首个科创板上市企业,并且是西南地区科创板上市IPO募集资金第一和发行市值第一的科创板药企。正大天晴积极支持集采事业,乙肝用药恩替卡韦降价超过90%中选,这家公司从2019年起,连续五年进入全球制药企业前50名榜单。
蒋昌松认为,企业应对集采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升级,去做专利药获取超额利润,做难仿药,降低市场竞争,从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占比逐年提升就可以看出来这一趋势;二是规模化提高集中度、集约化降低成本、原料制剂一体化,国际化。
● 集采落地执行效果,关键看供应保障
能不能在包括村卫生室等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到质优价宜的集采中选药品,对于患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蒋昌松看来,本次集采重在集采落地执行效果,特别是在供应保障方面。
蒋昌松曾到全国一些村里的调研,发现工作总体上还有提高空间,但也已经涌现出很多好的做法和案例。例如,河南的安阳“集采药品进乡村”实现全覆盖,安阳市配备集采药品的村卫生室有3103家,平均采购药品20种,最多的有50余种。安阳市所有乡镇实现集采药品全覆盖。内蒙乌海的“集采药品进药店”快速推进,纳入首批81家门店。
山东淄博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备在全省范围内,以市为单位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每个市遴选不少于100种集采药品,开展进药店、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院的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
此外,由于急抢救用药和短缺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特殊性,一旦出现药品断供,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用药、危及生命健康。常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第八批国家集采针对氨甲环酸注射剂型、丙戊酸钠注射剂等5个急抢救用药和短缺药品,探索“一主双备”的供应模式。保障和稳定临床急抢救、易短缺药品的市场供应和用药需求,能够增强供应链韧性,减少断供情况的发生。
所谓“一主双备”的供应模式,也即供企业不能及时供应,备供企业会立马供应,完全是为了保障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而备供企业,也是一种中选的身份,它在中选、使用、回款等方面,都比非中选产品有优势,完全可以按照中选价格,直接在备供地区挂网供应销售。此外,第二备选由各省医保部门进行选择,能够结合本省实际的用药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备选企业,进一步保障临床供应。
“第八批集采落地之后,一般不会出现药品断供的情况,因为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医疗机构它们三方之间已经签署了三方协议,具体协议的执行需要医院及时跟进,另外建议公立医院优先选择集采内的药品。”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招采处相关负责人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证实。
司唯建议,首先,一定要保证中选药品优先使用,因为集采中选的药品都是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它们和原研药品具有相同的优势,同时集采之后价格大幅回落,能够满足一些用药负担较重的患者;其次,患者在医院用药的时候可以根据用药需求和医生询问集采中标的药品,让集采成果真正落地。
此外,“非中选产品不得‘一刀切’地简单停用”,江西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采购价格适宜的非中选产品,应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采购量,合理采购非中选产品。群众确需的非中选产品,及时与医疗机构反馈诉求,医疗机构应保障群众的合理用药需求,处理好群众诉求和合理用药的关系,确保非中选产品的供应。 (来源: 人民日报)
8|“祖传秘方” 竟是黑作坊捏制 重庆警方破获一生产销售假劣中药丸剂案
一种宣称药到病除、祖传秘方的“神药”在重庆乡镇集市兜售,而这种所谓祖传“神药”非但不能治病,长期服用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在“昆仑2023”专项行动,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指导黔江区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劣中药丸剂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假药生产窝点2个、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2023年3月,重庆黔江警方接市场监管部门移送流动摊贩销售假药线索。在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指导下,黔江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
经查,2019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宋某(男,41岁,贵州人)为首的犯罪团伙,为牟取暴利,在贵州省兴仁市一简易黑作坊里,将草药、激素、镇痛药物混合搅拌,捏制成药丸,简单包装后宣称是可治疗风湿、哮喘的“祖传秘方”,再以发名片、加微信、免费试吃等方式推广,通过乡镇赶集零售、大量批发药贩、快递上门等途径,大肆售卖到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多个省市。
经缜密侦查,全面掌握该团伙组织构架、犯罪证据后,今年5月中旬,专案组奔赴贵州遵义、兴义、兴仁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打掉这一生产销售假药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假药生产窝点2个,现场查扣假药生产原料200余公斤、成品假药3500余包,扣押一批假药生产设备。
经专业机构检测认定,该案涉及的假药含7种激素类化学药成分,添加剂量远远超过正常服务剂量范围。
专案组民警介绍,该团伙生产的药丸没有取得任何相关批准证明文件。这些药丸因含大量激素、镇痛药物成分或可暂时缓解病痛,给患者营造“立竿见影”的假象,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疗效,反而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长期服用不仅会破坏人体免疫力和神经系统,更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黔江警方已对宋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不法分子经常打着“祖传秘方”“家传神药”等旗号兜售假药,宣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往往都是小作坊、黑窝点通过简单混合生产出来的假药、劣药。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延误诊治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并保留好购药凭证,如买到假药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药监部门举报。(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知识
勇闯全人源GLP
仁会生物全人源GLP
贝拉鲁肽:完全人源GLP
减肥领域首款中国原创新药获批上市,“全人源”GLP
首款国产“减肥针”创新药上市,仁会生物全人源GLP
第二款GLP
科轻乐”:全球瘦身新宠,GLP
每周一针!全球首款长效胰岛素国内获批上市
亦餐GLP
GLP
网址: 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GLP https://m.trfsz.com/newsview565337.html